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健美操运动具有体育和艺术的双重美育功能,"健、力、美"一度是该项目的审美符号,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曾在21世纪初风靡全国的健美操运动却有衰落迹象,越来越多的人认为现在的健美操并不美。透过现象看本质,健美操审美发生异化、健美操参与者审美素养的缺位等是阻碍项目发展的重要因素。本研究将在身体美学的视域下,对健美操审美的实然困境进行探讨和解析,并提出健美操审美的应然之策,为健美操回归"美"的审美理想提供思路,为提高人的审美素养、实现健美操的美育功能提供借鉴和参考。研究方法: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视频分析法等开展研究,以"身体美学""健美操""审美""审美素养""审美特征""竞赛规则"等为关键词、主题词,在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等筛选出相关文献194篇进行阅读,以"somaesthetics"and"bodyconsciousness","esthetic"and"aerobicgymnastics"等为主题词在WebofScience、Ebsco外文数据库筛选出相关文献42篇。通过观看、分析多届世界健美操锦标赛视频,为本文提供论据。以上文献和视频资料为本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研究结果:1、身体美学与健美操审美的理论探讨:(1)身体美学(somaesthetics)是由理查德·舒斯特曼于1996年提出的实用主义美学,包括3个基本维度,即分析的身体美学、实用的身体美学和实践的身体美学。身体意识是身体美学的核心,身心一统是身体美学追求的至高目标。按照内外部表现可将身体美学分为表象性的身体美学、体验性的身体美学。(2)健美操的审美是观众和裁判员对运动员表现的成套动作进行审美反应与审美创造交融并举的活动过程,具有典型的美育功能,通过参与健美操审美实践活动,能提升人的审美素养。(3)健美操的审美特征以及审美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可以用身体美学的分类——表象性与体验性进行解释,身体美学为健美操审美实践提供新的理论视角,同时健美操的美育过程为身体美学理论发展提供实践支撑。2、健美操审美的实然困境:(1)表象性审美偏差主要表现在:形态美的审美异化——矮壮型选手当道;服装美的审美固化——体操服的样式限制创新;音乐美的审美钝化——过度编辑使原声音乐失去美感;表情美的审美机械化——标准的笑使表演失去活力。(2)体验性审美的误区主要表现在:难度美的审美强化——难度动作越来越难,难度与技巧连接成为趋势;健康美的审美缺位——运动损伤、节食等产生的人本位的健康体验被忽略;观赏美的审美贫瘠——艺术性、观赏性、传播途径欠缺等引起的"圈内热闹,圈外冷清"现象。3、表象性审美的应然选择:(1)表象性审美的应然选择表现在:遵循人体黄金比例审美定律,从选材、训练等多方面重视形体美;重视服装设计雅俗共赏的审美情趣,提倡打破常规,贴合主题的服装设计理念与行为;提高音乐应用的审美能力,注重提升音乐选择、编辑的审美经验、能力及乐感的培养;培养表现力自然释放的审美素养,鼓励真挚情感的宣泄与表达。(2)体验性审美的应然选择表现在:追求"精益求精"的难度美,突出队伍特长与技术风格;体现"工匠精神"的完成美,对作品精雕细琢,追求完美与极致;回归"身体本质"的健康美,追求健康的身心、健美的体魄、健身的价值;实现"与时俱进"的观赏美,注重作品整体主题的设计与表达,拓宽传播渠道、增加赛事吸金和增值能力。研究结论:健美操实践活动是开展美育的重要平台,面对新时期的难得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从身体美学视角重新审视健美操的审美价值、分析探讨存在其中的审美困境并提出当代健美操应有的审美取向与发展之道,把培育和践行正确的审美价值观融入健美操美育全过程,对新时代人的知、情、意全面发展,审美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未来,仍需要在理论和实践等各个层面,多维度,多视角地审视健美操的审美活动,为健美操运动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思路,为美育事业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