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长白山旅游公路运营期导致的野生动物致死的初步报道

来源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zym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解道路交通导致的野生动物致死效应,对毗邻和穿越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环长白山旅游公路进行了历时3年的观测.结果显示:从2009-2012年共有63种3475只动物被车辆碾压致死,平均致死率为61.6只/100km.致死两柄类个体数最多,占86.21%.鸟类种数最多,达31种,哺乳类有16种,爬行类和两柄类各有10种和6种.最容易遭受致死的动物是中国林蛙(1826只),东方铃蟾(853只),中华蟾蜍(186只),花鼠(143只),这四种动物占到致死总数的86.56%.致死动物中3种为国家二级保护物种(花尾榛鸡、长尾林鹗、普通鵟),致死最大动物为狍子.交通量与哺乳类、鸟类、爬行类致死率、爬行类种类显著相关(r=0.944,p=0.001;r=0.793,p=0.033;r=0.979,p=0.000;r=0.809,p=0.028).建议在动物活动高峰期限制交通量、严格限速,增设标志牌、优化涵洞和桥梁,改善野生动物通道.
其他文献
水解程度和酸化产物直接影响后续产甲烷阶段的效率和甲烷产率,通过调控反应因子可以引起水解酸化阶段产物的差异.本实验主要通过单因子试验,分别考察初始pH、进料负荷、反应时间、接种体积四个不同因子对餐厨垃圾超高温(70℃)水解酸化阶段代谢产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当pH为7时,挥发性脂肪酸(VFAs)质量浓度最高,VFAs质量浓度随着进料负荷、接种体积的提高而增大,在反应时间为2d的时候,超高温下总VFAs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