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铁不仅是宿主生长繁殖不可或缺的基本元素,也是绝大多数微生物必备的营养元素[1]。因此,铁已成宿主-病原体相互作用的关键决定因素,影响并调控多种胞内菌的生存和复制。已有研究表明,胞内游离铁的隔离或限制是许多许多生物的主要防御策略;另一方面,宿主细胞的铁代谢也是其自我防御的一部分[2]。细菌是如何诱导宿主细胞提供铁离子,同时宿主如何保持自身有足够的铁进行氧化还原反应与其阻止胞内菌对铁利用之间的微妙平衡关系尚不清楚。研究目的:为了探讨布鲁氏菌与宿主铁代谢的关系,明确布鲁氏菌感染对小鼠巨噬细胞铁蛋白(Fn)和转铁蛋白(FPN)表达的影响。材料方法:使用布鲁氏菌疫苗A19株按照感染复数(MOI=100:1)侵染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于感染0、4、12、24、48h后收集细胞,通过CFU计数观察布鲁氏菌的胞内生存能力;利用ELISA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布鲁氏菌侵染小鼠巨噬细胞前后,细胞铁蛋白和转铁蛋白的表达变化。研究结果:布鲁氏菌感染巨噬细胞后,随着侵染时间的延长,胞内细菌数量逐渐降低;ELISA结果显示:与未感染细胞相比,布鲁氏菌感染巨噬细胞0h、4h、12h、24h时,其胞内铁蛋白的含量显著降低(P<0.05);而巨噬细胞转铁蛋白的含量在感染0h、12h时含量显著低于未感染细胞(P<0.05),且随着感染时间的延长,胞内转铁蛋白的含量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感染24h时胞内转铁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未感染细胞相比,布鲁氏菌感染的细胞其铁蛋白和转铁蛋白的表达量呈降低趋势。结论与讨论:布鲁氏菌感染巨噬细胞后,细胞铁蛋白的表达被显著抑制;在感染早期,细胞内转铁蛋白的表达也被不同程度的抑制。在本实验研究发现,布鲁氏菌感染前期(0h-12h),细胞内转铁蛋白的表达被抑制,这可能是由于布鲁氏菌感染诱发的急性炎症反应造成的,同时还发现随着侵染时间的延长,转铁蛋白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这可能由于布鲁氏菌侵染造成小鼠巨噬细胞中铁离子的含量降低,从而导致FPN表达量降低,从而维持了巨噬细胞对铁离子含量的需求,当胞内细菌含量降低到一定水平后,胞内铁含量需求减少,铁离子逐渐积累,从而诱导转铁蛋白的表达,但该推论仍需进一步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