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研究运动中运动单位动员的机理。研究方法:通过文献资料法,整理中外《运动生理学》和《生理学》中关于骨骼肌运动单位动员的不同论述。研究结论:运动单位动员的论述总共有三个方面,即"全"或"无"原则、大小原则、同步或交替兴奋原则。1."全"或"无"原则在一个运动单位内,当运动神经元兴奋时,所有支配的肌纤维都参与进行同步收缩。当运动神经元不兴奋时,所有支配的肌纤维都不收缩。这就是运动单位动员的"全"或"无"原则。2.大小原则当机体需要的力量较小时,仅有少量和较小的运动单位参加收缩,当机体需要的力量逐渐增大时,可有越来越多和越来越大的运动单位参加收缩,产生的张力也随之增加。运动单位的这种动员方式称为大小原则(size principle)。大小原则说明运动单位的动员是遵循由小到大逐步逐级动员。因为小运动单位兴奋性高,首先被动员;大运动单位兴奋性低,当刺激强度足够大时,才能被动员。故运动单位的动员顺序时:慢运动单位、快抗疲劳运动单位、快易疲劳运动单位。根据大小原则,在小到中等强度的运动中,如长跑和长时间骑自行车运动,首先动员慢运动单位,随着运动强度的增大,如在速度和力量项目中,如短跑和举重运动,快抗疲劳运动单位被逐渐动员,直到快易疲劳运动单位被动员,最终肌肉产生最大的收缩力量。在动员运动单位的过程中,也有不遵循大小原则的情况,即违背大小原则情况。在完成强度大,且情况紧急的运动中,优先动用大运动单位。如果这时优先动员小运动单位,就会使肌肉收缩力量小和运动时间延迟(尽管时间很短)。违背大小原则的情况,最先在动物实验中发现。当鱼和哺乳类动物在快速逃生(例如:当鱼通过快速的摆尾,改变运动方向,以避免被捕杀)和捕食(猫迅速的提起前爪,捕食猎物)时,就违背大小原则,优先动用大运动单位。在这些特殊情况下,运动单位的动员不是从兴奋性高、收缩速度慢的小运动单位开始,而是从兴奋性低、收缩速度快的大运动单位开始,以便使肌肉的收缩速度更快,力量更大。违背大小原则的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小的运动单位,从而使大运动单位直接快速的动员。训练有素的运动员,在进行长期爆发力训练(例如,奥运举重选手,棒球投手,短跑)时,肌肉的动员可能会违背大小原则。3.运动单位同步或交替兴奋原则运动单位同步或交替兴奋原则指不同运动单位放电的同步性,或不同运动单位放电的不同步性,交替放电。该原则体现了运动员技术的熟练和不熟练,以及不同项目运动员专业的特点。例如:举重运动,需要不同运动单位同步放电,使更多的运动单位同时收缩,产生强大的力量,最后把负荷举起。耐力运动员的运动单位不同步、交替放电(一些运动单位在兴奋、收缩,另一些运动单位在抑制、恢复),结果是这些抗疲劳强的慢运动单位能交替动员,轮流恢复,降低肌肉的疲劳,使肌肉能够长时间稳定的收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