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抑郁症是危害我国大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抑郁症发病率存在逐年上升的趋势。一项meta分析结果显示,我国有29.3%的大学生处于抑郁症的状态。不仅如此,抑郁症也是癌症、高血压、糖尿病、代谢综合征的重要风险因素,特别严重时,可诱发自杀的发生。因此,有效地预防大学生的抑郁症,是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课题。诸多研究证实,健康生活方式是大学生抑郁症的保护因素,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大学生对获取知识,进而产生合理的健康行为方面的意识日益增强。近年来,健康素养作为利用营养知识做出判断、选择出健康的行为,进而改善个人的健康状况的能力,其水平高低是提升人群健康水平最根本、最经济有效的措施。但是至今鲜有关于大学生健康素养与抑郁的相关性研究。因此,本研究以大学生群体为研究对象,目的是探讨健康素养与抑郁症发病风险间的相关性研究,以期能为降低大学生抑郁症的发生提供实践参考。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调查了重庆市西南大学2920名大一、大二年级的在校大学生的健康素养和抑郁情况。共发放问卷2920份,100%回收,其中,17份无效问卷,2903份有效问卷,99.4%的有效率为。健康素养的调查采用《中国青少年互动性健康素养问卷》,该问卷共包括体力活动(6题)、健康意识(5题)、营养(5题)、人际关系(5题)、压力管理(6题)和精神成长(4题)6个因子,共计31题,每题分别用1(最近6个月没做也不想做)-5分(一直都这样且超过6个月)进行赋分,依据所有题的得分计算出总得分,分数越高表示健康素养水平越高。总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Cronbach α系数为0.923。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对大学生对抑郁症现状进行评价。SDS包括20题,其中10题为正向陈述,10题为反向陈述,所有题的分数可计算出总分,本研究将≧50分定义为有抑郁症,SDS的内部一致性信度Cronbachα系数为0.910。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调查资料进行描述性统计学分析,连续型变量用平均值±标准差表示,分类变量用百分比表示。为了探讨健康素养水平与大学生抑郁症发病风险间的相关性,本研究以健康素养三分位为自变量(健康素养低水平组、健康素养中水平组和健康素养高水平组),是否患有抑郁症为因变量,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健康素养与抑郁症风险间的关系,并调整混杂因素:年龄、BMI、性别、吸烟、饮酒、睡眠质量和身体活动量水平。分别计算比值比(OR)和95%置信区间(CI),并根据健康素养的6个因子(体力活动因子、人际关系因子、压力管理因子、精神成长因子、健康意识因子、营养因子)分别计算抑郁症的OR和95%CI。P<0.05代表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1)在所有的2903名大学生中,抑郁症的检出率为6.8%(197/2903),抑郁症的平均分为(36.8±7.9)分,健康素养的平均分为(101.6±21.1)分,其中,各因子的平均分分别为19.7±4.7(人际关系因子)、14.1±4.7(体力活动因子)、14.5±4.0(健康意识因子)、21.9±5.7(压力管理因子)、14.6±4.0(精神成长因子)和16.7±4.2(营养因子)。大学生抑郁症在健康素养低水平检出率、中水平检出率、高水平检出率分别为13.1%、3.5%和3.1%。(2)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大学生的抑郁分数与健康素养分数间存在着显著的"负相关"(Pearsonr=-0.445)。在无调整任何混杂因素的情况下,健康素养水平三分位从低到高,大学生抑郁症的OR(95%CI)分别为:1.00、0.443(0.363,0.533)和0.198(0.163,0.241)(趋势性P<0.001),调整性别、年龄、BMI、吸烟、饮酒、睡眠质量和身体活动量水平后,健康素养水平三分位从低到高,大学生抑郁症的OR(95%CI)分别为1.00、0.443(0.368,0.53304)和0.198(0.163,0.241)(趋势性P<0.001)。根据健康素养的6个因子进行分层,分别分析了体力活动、压力管理、人际关系、健康意识、精神成长、营养因子,并分别与抑郁症发病风险间的关系做了相关分析,其结果显示,健康素养的6个因子均与抑郁症的发病风险间存在着显著的"负相关"。研究结论:(1)大学生的抑郁症的检出率较高。(2)大学生的健康素养水平与抑郁症检出率间存在着显著的"负相关"。(3)受横断面研究设计、样本量和回忆偏倚的限制,未来仍需开展基于大学生群体的大样本、多中心的前瞻性队列研究或随机对照干预研究予以进一步验证健康素养与抑郁症间的因果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