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脑出血患者血浆中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hrombin-antirombin,TAT)、金属基质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的时相性变化规律及之间相互关系,以及TAT和MMP-9与血肿周围组织水肿之间关系,探讨急性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的血肿周围水肿的形成机制,以期为脑出血后脑水肿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和治疗靶点。方法:1.收集2015年06月至2016年06月份入住徐州第一人民医院急性脑出血患者60例(及脑出血组),同时纳入健康对照组30例。脑出血组分别于出血后第1、3、5、7天采集外周静脉血1次,健康对照组采血1次,离心提取血浆,用ELISA方法测定血浆中TAT、MMP-9的浓度。2.收集临床资料:在每次静脉采血后行头颅CT平扫检查,应用多田氏公式计算血肿体积和水肿体积。3.应用SPSS 16.0分析TAT、MMP-9的浓度的时相性变化及其之间相互关系,并分析TAT、MMP-9与脑水肿之间的关系,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脑出血组各时间点血浆中TAT的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第3天达高峰(66.63±12.14 ng/ml),同时相关分析结果显示TAT的水平与脑水肿体积呈显著正相关(r=0.830,P<0.05)。2.脑出血组各时间点血浆中MMP-9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第3天达高峰(87.01±26.60 ng/mk),第7天下降(65.29±31.01 ng/ml)。同时相关分析结果显示MMP-9的水平与脑水肿体积其与血肿周围水肿体积呈显著正相关(P<0.05)。3.脑出血组血浆中TAT水平与MMP-9水平之间呈正相关(P<0.05)。结论:1.TAT、MMP-9参与脑出血后继发性脑水肿的形成,其水平的高低与血肿周围脑水肿体积的呈正相关。2.脑出血后凝血酶可能通过介导MMP-9的生成致血肿周围脑水肿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