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的图书馆事业有着悠久的历史。在这漫长的进程中,无论是图书的制作、典藏、整理、流通,还是管理机构的设置等,都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有所变化。大数据时代,人工智能、虚拟经济与现实经济相结合,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发生了革命性变化。大数据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关键,逐渐成为新一轮产业革命的核心,数字化管理成了图书工作适应新时代的迫切要求。
一、图书档案数字化建设的紧迫性。档案数字化,可改善档案管理工作。只有实现档案数字化,才能冲破档案利用的种种局限,使档案管理部门从封闭走向开放,从档案的保管和利用职能向信息采集、管理和服务职能转变,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合理配置、科学管理,为社会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
21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档案载体的更新换代迫切要求档案馆数字化。档案由原始的甲骨、竹笺、贝叶、丝帛到纸质,发展了几千年,记录下了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史。近年来,档案载体逐渐并迅速地被磁盘、磁带、光盘所取代或更替,电子档案的出现给档案馆提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那就是电子档案的收集、保管、保护和利用手段,而解决这个问题的途径只有一个,那就是档案馆的数字化。目前,档案馆的档案保管、利用与形势的发展要求不相应,仍然停留在纸质档案的管理及较原始的检索利用水平上,使得绝大部分电子档案无法采集、收集和提供利用,甚至绝大部分电子档案已经被清洗、丢失。这是一个极其重大的损失和无可挽回的错误。
当今,人们的时间意识越来越强,领导做出重大决策需要迅速、准确;各职能部门工作查考要求快速及时;社会广大公众对档案信息需要量不断增加,只有档案馆才是最全、最新、最直接、最方便的一个场所。这些都迫使档案馆这个信息保管和提供利用的部门必须尽快改变传统的原始管理、检索和提供利用的手段,以现代化、多功能的服务措施,使档案馆馆藏的信息能及时、方便地提供给各方面的需求者。
二、数字化图书馆的优势。数字化图书馆作为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应运而生的新型图书馆,目前还没有一个明确、完整的定义。“数字化图书馆”中的数字,是由英文“Digital”翻译而来。数字化图书馆实际就是人们常讲的电子图书馆、虚拟图书馆、无墙图书馆、全球图书馆。这些不同的称谓,只是从不同的角度描述数字化图书馆的特征。所谓数字化图书馆,一般而言是指利用当今先进的数字化技术、国际互联网络,在图书馆内部业务高度自动化基础上,不仅能使本地和远程用户联机存取,以查寻图书馆馆藏(非数字化的和数字化的),而且也能使用户通过网络联机存取图书馆电子信息资源的现代化图书馆。
数字化图书馆与传统的图书馆相比较,有很多优势。1.各种文献载体将被数字化,包括各种印刷型文本(含古籍、善本)、地图、缩微资源、视听资料和动画片、电影片等。在数字化图书馆,“馆藏”不局限于文献,它将扩展到不能以印刷品形式记录和传播的数字式人工制品,将以多媒体数据为主。2.大数据量的存储和管理。如美国国会图书馆计划将其1/3的馆藏,约500万册(件)的善本、珍本的资料数字化。3.网络通讯系统是数字化图书馆的重要环境条件。这个环境包括一个单位的区域网络以及地区、国家、国际网络与通讯系统的互联,成为世界信息资源最丰富、用户最多、利用最方便、最开放的图书馆。在服务方式上,用户可以在世界上的任何地方联网查阅任何一个开放的数字化图书馆的信息,也就是说,用户可以在家庭、办公室,获取图书馆的信息。同时,数字化图书馆大大加快了信息资源的交流与反馈的速度。
三、档案数字化建设的新内容。推进档案数字化,必须提高档案标准化、规范化水平。一是档案业务要规范,档案标准要建立健全和真正实施。档案标准和规范本身也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推进档案数字化建设,必须抓好档案标准化、规范化,掌握好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辩证关系。二是数字化建设要着眼于提高系统的整体水平。档案数字化建设的着眼点应是整个系统,组成系统的纵向和横向的各个节点都应达到一定水平,并通过网络加以联通,这样才能发挥整体优势,提高系统的综合能力。三是有重点抓好数据库建设。数据库的含义是依托先进的信息技术对档案进行科学的管理和方便的使用。
四、档案数字化建设的运用。数字信息的浏览和复制。未来的图书馆要为读者提供各种来源的、各种形式的数字化资源,包括自建的、采购的、取得使用权的、免费使用的文本或多媒体的资料,允许读者浏览或下载。
数字信息的远程传送。数字信息的传递特点使得文献远程传递能够快速实现。读者可以通过电子邮件向图书馆发出借阅数字化文献请求,图书馆可以根据用户的请求,将读者所需的信息以数字化的形式快速传递到读者的邮箱内。这一过程突破了时空限制,方便了读者的信息获取,但在实施过程中要注意保护版权的问题。
网络信息导航。与网络信息管理不同,网络信息导航的主要目的是引导读者能够在网上快速找到关于某一专题的网站或网页,了解网上信息资源和某一网站信息资源的分布,使上网者可从一个网站直接漫游到其他相关的各个网页,引导读者正确上网检索。相对于网络信息管理,这项工作的要求较为简单,并不要求对网络信息做过多的加工处理,因此,范围也可相应扩大,不必只局限于重点领域。网络信息导航要根据读者对网络信息资源的需求状况,对网络信息加以评估和整理,建立链接,组织专题页面,为用户开展指导服务。
总之,现代图书馆事业只有在時间上着眼长远,在空间上拓展视野,才能真正做到在大数据上的开发运用。(作者单位:山西天脊煤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一、图书档案数字化建设的紧迫性。档案数字化,可改善档案管理工作。只有实现档案数字化,才能冲破档案利用的种种局限,使档案管理部门从封闭走向开放,从档案的保管和利用职能向信息采集、管理和服务职能转变,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合理配置、科学管理,为社会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
21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档案载体的更新换代迫切要求档案馆数字化。档案由原始的甲骨、竹笺、贝叶、丝帛到纸质,发展了几千年,记录下了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史。近年来,档案载体逐渐并迅速地被磁盘、磁带、光盘所取代或更替,电子档案的出现给档案馆提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那就是电子档案的收集、保管、保护和利用手段,而解决这个问题的途径只有一个,那就是档案馆的数字化。目前,档案馆的档案保管、利用与形势的发展要求不相应,仍然停留在纸质档案的管理及较原始的检索利用水平上,使得绝大部分电子档案无法采集、收集和提供利用,甚至绝大部分电子档案已经被清洗、丢失。这是一个极其重大的损失和无可挽回的错误。
当今,人们的时间意识越来越强,领导做出重大决策需要迅速、准确;各职能部门工作查考要求快速及时;社会广大公众对档案信息需要量不断增加,只有档案馆才是最全、最新、最直接、最方便的一个场所。这些都迫使档案馆这个信息保管和提供利用的部门必须尽快改变传统的原始管理、检索和提供利用的手段,以现代化、多功能的服务措施,使档案馆馆藏的信息能及时、方便地提供给各方面的需求者。
二、数字化图书馆的优势。数字化图书馆作为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应运而生的新型图书馆,目前还没有一个明确、完整的定义。“数字化图书馆”中的数字,是由英文“Digital”翻译而来。数字化图书馆实际就是人们常讲的电子图书馆、虚拟图书馆、无墙图书馆、全球图书馆。这些不同的称谓,只是从不同的角度描述数字化图书馆的特征。所谓数字化图书馆,一般而言是指利用当今先进的数字化技术、国际互联网络,在图书馆内部业务高度自动化基础上,不仅能使本地和远程用户联机存取,以查寻图书馆馆藏(非数字化的和数字化的),而且也能使用户通过网络联机存取图书馆电子信息资源的现代化图书馆。
数字化图书馆与传统的图书馆相比较,有很多优势。1.各种文献载体将被数字化,包括各种印刷型文本(含古籍、善本)、地图、缩微资源、视听资料和动画片、电影片等。在数字化图书馆,“馆藏”不局限于文献,它将扩展到不能以印刷品形式记录和传播的数字式人工制品,将以多媒体数据为主。2.大数据量的存储和管理。如美国国会图书馆计划将其1/3的馆藏,约500万册(件)的善本、珍本的资料数字化。3.网络通讯系统是数字化图书馆的重要环境条件。这个环境包括一个单位的区域网络以及地区、国家、国际网络与通讯系统的互联,成为世界信息资源最丰富、用户最多、利用最方便、最开放的图书馆。在服务方式上,用户可以在世界上的任何地方联网查阅任何一个开放的数字化图书馆的信息,也就是说,用户可以在家庭、办公室,获取图书馆的信息。同时,数字化图书馆大大加快了信息资源的交流与反馈的速度。
三、档案数字化建设的新内容。推进档案数字化,必须提高档案标准化、规范化水平。一是档案业务要规范,档案标准要建立健全和真正实施。档案标准和规范本身也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推进档案数字化建设,必须抓好档案标准化、规范化,掌握好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辩证关系。二是数字化建设要着眼于提高系统的整体水平。档案数字化建设的着眼点应是整个系统,组成系统的纵向和横向的各个节点都应达到一定水平,并通过网络加以联通,这样才能发挥整体优势,提高系统的综合能力。三是有重点抓好数据库建设。数据库的含义是依托先进的信息技术对档案进行科学的管理和方便的使用。
四、档案数字化建设的运用。数字信息的浏览和复制。未来的图书馆要为读者提供各种来源的、各种形式的数字化资源,包括自建的、采购的、取得使用权的、免费使用的文本或多媒体的资料,允许读者浏览或下载。
数字信息的远程传送。数字信息的传递特点使得文献远程传递能够快速实现。读者可以通过电子邮件向图书馆发出借阅数字化文献请求,图书馆可以根据用户的请求,将读者所需的信息以数字化的形式快速传递到读者的邮箱内。这一过程突破了时空限制,方便了读者的信息获取,但在实施过程中要注意保护版权的问题。
网络信息导航。与网络信息管理不同,网络信息导航的主要目的是引导读者能够在网上快速找到关于某一专题的网站或网页,了解网上信息资源和某一网站信息资源的分布,使上网者可从一个网站直接漫游到其他相关的各个网页,引导读者正确上网检索。相对于网络信息管理,这项工作的要求较为简单,并不要求对网络信息做过多的加工处理,因此,范围也可相应扩大,不必只局限于重点领域。网络信息导航要根据读者对网络信息资源的需求状况,对网络信息加以评估和整理,建立链接,组织专题页面,为用户开展指导服务。
总之,现代图书馆事业只有在時间上着眼长远,在空间上拓展视野,才能真正做到在大数据上的开发运用。(作者单位:山西天脊煤化工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