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港口产业发展迅速,完成的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持续位居世界首位。虽然我国港口产业规模大,但绩效水平不高。部分地区因港口和码头重复性建设而导致产能过剩问题,还有港口因缺乏投资、基础设施不配套、物流运输水平低等原因无法满足市场需求。港口供需结构的不均衡现象已经影响了我国港口产业的发展,因此我们需要从宏观层面来识别港口的货运空间格局演变规律,以期对未来港口合理规划与设施投入提供一定的指导性建议。本文采用加权标准差椭圆法,从宏观层面研究我国沿海港口货运需求空间格局的特征与演变,并采用空间聚集和空间差异的方法分析主要货种在港口分布的规模、范围、均衡程度,然后用空间相似性分析法识别我国沿海港口空间格局供给与需求结构的失衡状态。研究结果发现:1、2000~2015年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的空间分布整体向西北方向移动,空间分布范围扩张,环渤海地区港口吞吐量的增长速度加快。2、煤炭空间分布向西南方向移动,空间扩张,津唐地区港口煤炭吞吐量仍占主要地位;金属矿空间分布向西北方向移动,环渤海地区港口金属矿吞吐量增长迅速;油品的空间分布范围扩大,东—西方向上的港口油品吞吐量增长速度要高于南—北方向;集装箱空间向东北方向移动,北方港口的集装箱产业发展迅速。四种货物的空间聚集程度逐年增强,除金属矿外,其他货种的空间差异指数都整体呈下降趋势。3、2003~2015年沿海港口外贸进口量与外贸出口量的空间重心位置相近,变化方向相反:外贸进口量格局重心向西北方向移动,空间分布范围扩大;外贸出口量向东南移动,分布范围缩小。内贸出口货物的空间格局向西移动,环渤海地区港口内贸出口量占据重要地位;内贸进口空间格局向北移动,空间明扩张,体现了我国内贸出口集中化,内贸进口分散化的变化趋势。4、2005~2015年我国沿海港口货物总供给与总需求空间的匹配程度呈先增大后减小的波动性变化。港口整体产能过剩,其中,珠三角地区港口存在局部资源供给过剩,东北方向港口缺乏有效供给。集装箱的供需结构失衡状态加剧。供给格局偏西南方向,且向西南方向移动,实际的需求格局向东北方向移动。西南地区港口集装箱运输产能过剩,而北方港口的集装箱运输的基础设施供给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