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若干问题的思考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sl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慢性心力衰竭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辩证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显示出了明显的疗效。但中医辩证方法复杂多样,辩证标准具有极大的模糊性和主观性,很难标准量化。吸收现代医学疾病诊断分类方法学研究的成果,以现代医学做疾病诊断,用中医理论和中医思维进行分析,构建现代医学疾病诊断,中医辨证的病证结合辩证模式,将为中医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辨证分型提供了新的思路方法。慢性心力衰竭病程较长,病机复杂的特点决定了中医药对慢性心力衰竭的辩证论治必然是多层次、分阶段的。应充分发挥中医药"病证结合、方证相应,动态整体"的优势,制定长期治疗方案,不同病理阶段给予相应的治疗措施,可根据临床表现将慢性心力衰竭分为加重期和缓解期进行辨证论治。同时也要充分发挥中医学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的"治未病"优势,强调家庭监控及自身管理对慢性心力衰竭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建立具有中医药特色的综合管理方案。受传统评价方法的影响,目前中医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评价指标的选择比较单一。随着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向医学-生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中医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评价指标的选择应发生适应性变化,在关注临床症状改善的同时,更要将再住院率、长期心功能损害带来的生活质量下降、住院费用等引进客观的量化指标,提高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的科学性。分层多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可以避免随机对照试验的实施困难和队列研究控制偏倚较差的缺点,可作为可医药辨证论治临床疗效评价的一种探索性方法。借助系统生物学的方法,建立"系统"(方-复方中药干预系统)-"系统"(证-生物应答复杂系统)方证相应的"系统-系统"的临床研究模式,将为中医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开创一个全新的局面。
其他文献
批判是哲学的基本功能,也是理论创新的前提和动力。历史上的许多理论创新都是在哲学批判的推进下得以完成的。对理论创新的推动正是哲学批判的意义所在,也是哲学的价值所在。哲
高中元素化合物知识教学,均可按照知识主线→知识点→知识网的程序进行。现结合高一第三章教材,简述做法与体会如下. 一、知识结构 The teaching of high school elemental
当今社会,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已成为从国家政府到市场企业再到终端消费者一致的目标。而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渠道的多样化和消费者偏好的多样化给闭环供应链的运行带来了更为复杂的形势。如何从越发复杂的市场形势中进行更好的管理和决策,是政府和闭环供应链节点企业共同关注的问题。近年来,闭环供应链领域的研究主要涉及最优决策研究、渠道选择研究、政府干预下的闭环供应链研究等内容。但绝大多数文章中假设消费者
本文从地方政府竞争这一横向视角出发,分析了我国民营企业资本形成中所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障碍,认为地方政府围绕资本形成所采取的竞争行为必然造成地区间的信息衰减,引发民营
城市发展使得高层建筑的需求量逐渐增加,这也就使得高层建筑的质量标准更严格、更规范。为了保证高层建筑的安全性以及功能性,通常采用框架剪力墙的结构体系来进行高层建筑设
本文就通识性课程<生命与化学>网络课程评价体系的设计进行了研究,介绍了笔者开发该网络课程评价体系的特点及内容,并结合Internet和多媒体技术与具体开发实践,在该网络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