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模式生物斑马鱼在化合物毒性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uuldo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斑马鱼已被广泛应用于环境毒理学、药物毒理学等多个领域。利用斑马鱼模型对新药进行早期安全性评价,可以在药物研发的早期阶段发现药物的毒性,降低新药研发风险,缩短新药研发周期,提高新药研发的成功率。我们利用斑马鱼模型建立了包含急性毒性、发育毒性(致畸)、器官毒性(心脏毒性、肝脏毒性、肾脏毒性、胃肠毒性等)、免疫毒性、神经毒性、行为学毒性和生殖毒性等诸多方面的药物早期安全性评价技术。利用显微成像技术,对斑马鱼幼鱼的各器官组织,如体节、脊索、尾、鳍、脑、上面部结构、下面部结构、心脏等器官进行评分,并以死亡率、致畸率和孵化率等为参数评价化合物的发育毒性,建立基于斑马鱼模型的药物发育毒性评价技术;以心率、SV-BA距离、血流速率、心包水肿面积和心电图等参数为评价指标,建立了基于斑马鱼模型的药物心脏毒性评价技术;以肝脏面积指数、肝组织形态、肝功能相关酶活性、肝细胞损伤、功能蛋白和细胞因子、肝功能相关基因的表达等为参数为评价指标,建立了基于斑马鱼模型的药物肝脏毒性评价技术;以眼周外形、肾脏形态、肌酐含量、尿蛋白含量及肾功能相关基因的表达等参数为评价指标,建立基于斑马鱼模型的药物肾脏毒性评价技术;以单位时间内肠道蠕动次数、肠黏膜中内皮细胞分泌功能和中肠上皮内吞功能等参数为评价指标,建立基于斑马鱼模型的药物肠道毒性评价技术体系;利用斑马鱼行为分析系统记录特定时间段内斑马鱼行为轨迹,以斑马鱼总游行距离、游行时间和游行速度等参数为评价指标,建立基于斑马鱼模型的药物行为学毒性评价技术体系。本研究建立的由多种斑马鱼毒性模型组成的药物安全性评价体系不但用于开展药物早期毒性评价,同时可用于环境污染物毒性评价研究。利用该体系全面评价了环境大气污染物PM2.5的毒性效应,为阐明PM2.5毒性作用和环境风险评估提供依据。研究发现PM2.5暴露显著增加了斑马鱼的死亡率和畸形率,降低了孵化率和体长。PM2.5对斑马鱼的致畸作用主要表现为身体弯曲、面部和眼部发育缺陷、卵黄囊吸收延滞、鱼鳔缺失和心包水肿等。PM2.5处理组幼鱼自发运动行为明显减少,运动距离和运动速度显著降低,说明PM2.5抑制了幼鱼的运动行为能力。HE染色显示PM2.5导致幼鱼心肌层和肠管壁变薄、肝细胞核萎缩、肌纤维稀疏,提示PM2.5具有明显的心脏、肝脏、胃肠和肌肉毒性。斑马鱼对毒物反应敏感,建立基于斑马鱼的多靶点、多器官、多层次的复合毒性评价模式是国际药物安全性评价和环境毒性评价的发展趋势。
其他文献
阐述了系统硬件的组成、软件的设计方法等。信号处理部分是基于Labview设计界面,利用Labview与Matlab混合编程的思想,用Matlab Script节点调用Matlab程序对其振动信号进行分
一、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结构核心竞争力是一定制度框架下,企业所拥有的、基于独特知识技术积累的一种竞争能力。现代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是一个综合体系,从商业银行核心竞
基于指数摩擦力模型,本文利用预估校正的数值积分方法计算滑移隔震结构的动力响应,分析了地面谐运动下结构的加速度传递率及基底滑移率随频率比的变化规律,并发现滑移隔振结构的
本论文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烯炔酮化合物在碘的促进下生成双官能团化的呋喃衍生物的研究;二是碱促进的由炔酮类化合物和β-环状二酮或β-环状二酮酯类化合物合成中环化合物及
本文通过调研重点企业高危作业管理措施,针对目前高危作业管理中存在的资源浪费问题,提出采用Adobe Illustrator(AI)技术和流媒体图像融合研究技术路线,实现从人员身份确认、
建立了硒酸化分离-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测定高纯硒中Al、Fe、Sn、Te、Sb、Ti、Ga、Pb、Ge等9种痕量杂质元素的方法。利用基体硒酸化生成硒酸具有低沸点的特性分离基体
<正>2015年,全市科技工作将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省委十三届六次全会精神,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推进科技体制改革,谋划好"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发挥
从期刊选订、馆员素质、馆际互借、资源交流等方面,分析了高校图书馆应如何提高期刊利用率的问题。
针对矿产资源利用和管理面临的新形势和出现的新问题,哈萨克斯坦政府对现行《资源法》进行大规模修改与补充。《矿产资源及矿产资源利用法》要点包括:编制矿产资源管理规划;最
【目的】评价小麦田常用除草剂7.5%啶磺草胺对新疆小麦品种的安全性,为小麦的安全生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盆栽法及平皿法,测定啶磺草胺对新疆各小麦品种不同生理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