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南烟区不同烤烟种植模式的经济性状及其土壤环境效应分析

来源 :中国烟草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YS8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明确安徽皖南烟区最适宜的烤烟种植模式,以当地5种典型烤烟种植模式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其投入产出及耕层土壤环境质量状况情况.结果表明,烤烟种植的投入最高,其租地、烘烤及雇工投入占总投入的70%.各种植模式中总投入成本和总收入最高的是烤烟—水稻→烤烟—水稻(T1)模式,其次是烤烟—玉米→烤烟—玉米(T2)模式,两者均属“高投入高产出”类型;产投比最高的种植模式是烤烟—水稻→小麦—水稻→烤烟轮作(T4)模式,比值是2.38,其次是烤烟—水稻→油菜—水稻—烤烟轮作(T5)模式,比值是2.21,均属于“低投入高产出”类型.而烤烟—空闲→烤烟—空闲单季连作(T3)类型的复种指数最低. 不同种植模式中水旱轮作及不同作物的投入及吸收量不同造成了不同养分指标的差异.除铅外,其他4种重金属在不同处理土壤中含量有所不同,但均符合农田土壤环境二级标准要求.二氯喹啉酸残留含量在T1及T4土壤中的含量最高为0.05mg·kg-1,已超过对烟草危害的临界阈值,需要从除草剂类别选择及土壤酸性改良角度消除.综合考虑,T4种植模式是皖南烟区一种最优的种植模式,可在皖南烟区大面积推广应用.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