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密度效应模型尾叶桉人工林最优株数密度的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ake840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人工林经营中,立地条件确定后,林分密度是可以通过人为干预而控制林分生长发育的主要因子,即通过林分密度调节,可改善树干的干形、直径生长和材积生长。因此,林分密度是人工林经营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之一。林学家们通过大量的长期试验研究,揭示了立木密度对林分生长的一系列制约作用,即林分密度效应规律,并针对同龄纯林林分生长的每一阶段,提出了平均个体或群体的大小与立木度之间关系的数学模型,即为密度效应模型。桉树是我国热带亚热带地区极为重要的速生造林树种,有关桉树密度方面已经开展了较多的研究,但主要是基于试验地的林分调查结果来分析其对林分生产力和生物量影响,而对桉树密度效应模型方面的探讨较少。本文以在广东、广西两省区广泛栽培的尾叶桉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在广西柳州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进行不同密度造林实验,共分7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7个处理密度分别为833株/hm2、1111株/hm2、1250株/hIm、1429株/hm2、1666株/hm2、2000株/hn2和2500株/hm2,株行距配置方式分别为4mx3m、3mx3m、6mx2m+2mx2m、5mx2m+2mx2m、3mx2m、5mx 1m和4mx1m。采用机耕全垦整地方式,深度为30cm、40cm。用挖坎穴植方式造林,坎规格为40cmx40cmx30cm,苗木为东门林场提供的尾叶桉无性系扦插苗,定植时每公顷施磷酸铵166.6kg,甘蔗滤泥4998kg作基肥,造林后第1年和第2年的3月份每公顷施尿素166.6kg。造林后第6年采用标准地调查法对各小区进行林分生长调查,标准地的形状为正方形,面积为667m2。在标准地内进行每木检尺,计算标准地优势木平均胸径、平均高、平均单株材积。在标准地调查基础上,引入优势高变量因子建立密度效应抛物线式改进模型:V=a1Hb1一a2Hb2N,该模型可使密度效应规律在不同立地条件及不同生长阶段加以研究。采用加速单纯形法求解得尾叶桉林分密度效应模型为:y=4.4519H-1.1276一4.6850H-4.0318N,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模型拟合效果显著。用该模型进行了尾叶桉人工林密度效应的生产弹性分析和边际产量分析,生产弹性分析结果表明,尾叶桉密度效应处于负效应阶段,当密度减少1%时,平均单株材积增加0.4520%;边际产量分析结果表明,当其它条件不变时,每0.06公顷面积上增加1株林木,单株平均材积减少0.000032m3;优势木高每增加1.0m,单株平均材积增加0.001006 m3。在株数密度和单位面积的关系上,当林分密度为833株/hm2~2000株/hm2范围内,林分每公顷蓄积随林分密度的增大而增大。即林分密度由833株/hm2增到2000株hm2时,林分每公顷蓄积量增长81.33%,而林分密度由2000株/hm2增到2500株/hm2时,林分每公顷蓄积下降了13.57%。
其他文献
<正> 一堂生动的“圆的面积”示范课已接近尾声,我和其他听课老师准备合上听课笔记。这时,执教者拿出一张粉红色的圆纸片,和蔼地对学生说:“今天讲的是圆的面积计算,如
本文归纳了东盟国家语言的概况,分析了东盟国家语言与中国西南地区民族语言的关系,结合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架构下中国西南地区外语人才的需求特点,指出了现行外语教育制度
在实际道路运行条件下,测量了一辆公交车颗粒物(PM)排放的粒数及质量浓度.分析了不同行驶工况下颗粒物排放浓度随粒径大小变化的分布特征,研究了转速和加速度两个工况参数对颗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环境污染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在这样的社会形势下,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性也就充分的体现了出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必须要强化对环境监测技术的质量控制。
共享单车作为新兴的商业模式,是互联网技术与传统自行车行业深度融合的产物。它在给公众带来出行便利的同时,也存在着人身财产安全、道路交通秩序、信息安全以及运营过程中的
高等农林院校开设的专业课程,有许多属于多学科交叉的课程,为了更好地实现扩展学生视野、挖掘学生专业学习潜能的教学目标,从课程理论体系的构建、授课模式的改革,课程资源库
同沿海相比,沿江在以下几个方面更有优势:从大地震带的分布来看,长江流域相对安全,而沿海则"有隐忧";从淡水资源来看,长江流域较之沿海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面对温室效应造成
背景:髋关节置换目前成为了解决老年股骨颈骨折问题的有效有段,但存在创伤大、术后易出现关节错位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的风险。目的:采用回顾性研究;结合文献检索的方法探讨
Y型柱具有增大跨度,提高建筑美感的作用,在荷载较大的地下结构中,大跨度和大净空的结构形式使Y型柱承受更大的荷载。论文依托新华大街站土建工程,采用数值模拟结合工程实际量
分别采用GPS和HEX+CAN系统,记录了实际道路汽车行驶的瞬时速度和其他相关行驶参数,通过对两组数据进行工况解析,得到了城市汽车实际行驶工况。结果表明,我国的城市道路实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