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地区食物中毒来源的副溶血弧菌分子流行病学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dancaoz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武汉地区副溶血弧菌食物中毒分离株的分子特征,毒力基因和耐药性。方法收集2014年武汉地区一起副溶血弧菌食物中毒事件中分离的6株副溶血弧菌以及2013年6株从食物中毒病人样本中分离的副溶血弧菌。采用普通PCR的方法对12株副溶血弧菌进行耐热溶血素基因(tlh)、耐热直接溶血素相关基因(trh)、耐热直接溶血素基因(tdh)、异性的毒力调控基因(toxR、tox RS)、DNA促旋酶的B亚单位蛋白基因gyr B、"大流行菌群"标识基因ofr 8、毒力岛基因(vpi)、的PCR检测;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对12株菌株进行分子分型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采用改良K-B对12株菌进行抗生素敏感试验。结果与结论PCR检测副溶血弧菌食物中毒分离株8种毒力基因的分布情况各不相同,其中tlh,tox R,tox RS和gyr B基因的携带率为100%,tdh的携带率为75%,ofr 8的携带率为25%,未检出携带vpi和trh的基因。其中同一起食物中毒分离的副溶血弧菌的毒力基因携带结果表现为一致。在副溶血弧菌对抗生素类药物敏感性的研究方面,除对氨苄西林耐药,对头孢噻吩中度敏感外,对其余大部分受试抗生素敏感性较好。2014年同一批食物中毒中分离的副溶血弧菌的PFGE带型完全一致,属于同一克隆体系。而2013年两起食物中毒中分离的副溶血弧菌的PFGE的带型相似度低于90%。这提示我们可疑的食品可能受到多种不同的副溶血弧菌的污染。
其他文献
强制检定(以下简称“强检”)是由政府计量行政部门所属的国家法定计量检定机构或授权的计量检定机构,对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和企事业单位最高等级的计量标准器具,以及用于贸易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