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强国必须强军,军强才能国安;强军必先强体,体强才能军强;军人体能训练是其它训练的基础,对提高军事素质和部队战斗力有着重要的影响。基于武警新兵军事体能训练方法优化是以基础体能转换为专项功能性能力的关键阶段,以考核项目动作结构分解为基础,设计相似的功能性动作和训练模式开展训练,发展机体所需功能性动作能力。研究方法:本文以"优化军事体能训练"为主题,运用文献资料法:通过检索学习与本研究有关专业书籍,丰富理论知识,明确研究方向,初步界定本研究范围。实地调查法:通过赴武警某训练基地进行实地考察,对新兵训练情况、体能训练相关述求、训练过程控制情况等进行实地考察,并向相关人员进行访谈,主要通过问答的形式进行问题的采集、分析及基本情况了解,为优化方法的制定提供支撑。测试法:军事体能测试和功能性动作筛查测试等研究方法,通过对新兵基础体能素质和专项体能需求的深入分析,结合武警兵种专业动作结构,设计优化训练方法,来提高武警新兵军事体能水平。研究结果:(1)武警新兵基本动作模式具有局限性和不对称性。通过功能性动作筛查可知,武警新兵总得分大部分在14-18分,约占66.7%,不超过14分的人数占34.3%。相关研究指出,功能性动作筛查测试总分低于14分,在训练过程中容易造成运动损伤,需要引起高度重视。从测试总分来看,30%左右的武警新兵功能性动作能力较低,受伤风险较大,需要构建正确的动作模式,提高身体功能性动作能力,预防训练损伤。(2)武警新兵基础体能通过率低,成绩提升困难。武警新兵基础性体能考核科目为:单杠(引体向上)、双杠(臂屈伸)、三千米跑和基础体能组合一(俯桥+T型跑)、基础体能组合二(背桥+30米×2折返跑);专项军事技能考核科目为:防暴弹投掷,成绩采用四级制进行评定,评定等级为: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在考核过程中发现单杠、基础体能组合二、防暴弹投掷,这三个科目通过率低,成绩提升困难,因此,本文训练方法的优化也主要针对这几个问题。(3)武警新兵军事体能训练方法优化,单杠引体向上训练科目着重发展新兵上肢、背部肌群力量和核心稳定性。包含攀、爬、拉、挂、悬垂固定等动作表现,是实战化作战的重要支撑。武警新兵多"以考促训"的方式来提高训练成绩,但训练量过大、动作不规范容易造成训练伤。目前,在单杠引体向上训练中存在很多误区,其训练效果也差强人意。针对武警新兵单杠引体向上优化设计包括:(1)适应性训练:正握直臂悬垂、反握屈臂悬垂练习。(2)基础力量训练:肩下拉练习,坐式划船练习、侧上举练习、橡皮条90°外展位垂直外旋练习(3)退阶训练:利用辅助手段进行引体向上练习,如弹力带等。(4)进阶训练,进行各种抗阻练习。基础体能组合2训练科目为背桥+30m×2折返跑,背桥需要较强的核心力量,30m×2折返跑项目除了考验新兵的瞬间反应能力、最大加速能力、最大速度保持能力及无氧阈的运动能力外,还考验新兵急停转身的身体控制能力、平衡能力等。这些功能性较强的能力需求,日常身体素质训练无法满足。针对武警新兵基础体能组合2优化设计包括:(1)提高减速和制动能力的侧弓步练习(2)侧向移动与制动能力的滑步深蹲练习(3)巩固快速启动力量的弓步跳训练(4)改善身体平衡能力的伸臂平板支撑练习(5)锻炼脚踝强度的45°小腿蹬伸练习,防暴弹投掷训练科目的动作要领可归纳为:"撤步引弹、蹬地转体、转体送髋、挥臂扣腕",从整个动作过程可看出:依赖上肢臂屈伸力量、髋关节稳定性和躯干核心肌群(腰腹肌群)形成整体动力链,以躯干、腰、髋为主的核心力量群发挥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针对武警新兵投掷能力优化设计包括:多阶T型俯卧撑练习重点强化单侧臂力的单臂俯卧撑练习(3)锻炼对角线核心肌肉的X型上举练习(4)强化投掷过程核心稳定性的哑铃对角线飞转训练研究结论:目前,武警新兵军事体能训练也多满足于及格、止步于良好,导致军事体能始终在循环往复的低水平徘徊。然而现代化战争对军队提出新要求,体能是战争的入场券,体能训练作为各军事技能科目的基础,训练计划需要优化,应更明确具体,应更具功能指向性,这样,才可高度满足军事技术的功能需求,提升武警部队完成新时代任务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