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囊藻毒素抑制蛋白磷酸酶PP1生物活性种间差异机制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qir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由于2和4号位处的氨基酸残基不同,微囊藻毒素(MCs)的多样化异构体具有不同的毒性。为了评估它们毒性的差异,本研究选择了五种典型微囊藻毒素异构体(在4号位具有不同的氨基酸残基)。[方法]借鉴MCs毒性评价的经典方法,通过测定蛋白磷酸酶PP1活性的方式来评价MCs对PP1的抑制作用。为了进一步阐明差异毒性的分子机制,在MOE分子模拟的帮助下评估了MCs和PP1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实验结果得到的抑制顺序如下:MCLR (IC50=2.6μg/L)>MCLF (IC50=4.4μg/L)>MCLA (IC50=5.5μg/L)>MCLY (IC50=7.9μg/L)>MCLW (IC50=13.6μg/L)。分子模拟实验结果显示:疏水相互作用(Adda~5与PP1)和氢键(特别是Z~4→Glu275)与微囊藻毒素毒性正相关,而氢键(Leu~2←Arg96,IsoAsp~3←Arg96和IsoAsp~3←Tyr134)和离子键(Mn~(2+)和His173/Asn124/Asp92)与微囊藻毒素毒性呈负相关。然而,氢键(Ala~1→Glu275,Mdha~7←Gly274,Z~4←Arg221和Adda~5←His125),共价键(Mdha~7和Cys273之间)和离子键(Mn~(2+)和His248/Asp64/His66之间)与毒性弱相关。[结论]通过进一步分析,不同Z~4残基引入的空间位阻和疏水作用会影响MC-PP1复合物的结合面积和能量的变化,从而导致MCs毒性的差异。
其他文献
目的:目前大量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元素暴露,特别是重金属暴露与妊娠期糖尿病(GDM)之间存在联系,但多元素复合暴露及其与GDM代谢紊乱之间的关系尚未明确。此外,元素暴露与疾病关
会议
苏州中核华东辐照有限公司检测中心,是CNAS和DILAC双认可实验室,原设置检测领域主要是针对辐射灭菌配套的剂量设定检测、微生物检验和包装验证试验。利用公司的两座大型钴-60
Zernike多项式不但能精确地表示一个表面,还具有很多其它优点,在工程项目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特别是用以描述镜面面型。光学元件从室温降低至运行温度时,就会发生面形变化,因
钢铁领域是当前资源能源消耗大户,是影响环境的重要产业,资源、能源和环境已成为钢铁工业发展的重要瓶颈,越来越受到各界的关注。我国对环境保护已经采取相应措施,低碳减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