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武术技击训练探析

来源 :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2004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17年徐晓冬魏雷约战事件之后,传统武术严重缺乏实战能力的问题开始凸显出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是传统武术能否获得可持续发展动力的必需。为了更好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武术文化,立足于其最核心的技击能力的提高,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扎根于历史,从武术技击弱化的历史原因入手展开了具体分析,并以此为依据,提出传统武术技击的训练方法及发展对策。导致当今社会传统武术严重缺乏实战能力的因素主要在于3方面:1)武术拳种技术的单一性本不适合进行擂台格斗。元代以前,民间具有擂台交流机制,习武者可以与不同的人交流来完善自身的技术。元代由于实行禁武的政策,习武者纷纷从通过擂台交流转向私下研究,由于无法对外交流,习武者只能根据自己所擅长的某一方面技艺不断研究并选取弟子传授其衣钵,使自己所擅长的技术能够流传下去,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不同的武术拳种。因此,传统拳种技术不是因擂台比武较艺而产生,而恰恰是因为缺乏擂台交流机制的大环境才逐渐形成的。这中单一性的技术很难直接用于技术相对综合的竞技格斗;2)清朝末年武术技击能力的弱化已现端倪,导致其弱化的因素有三个方面。第一,随着冷兵器时代的结束,武术在战场的实用价值明显减弱,对武术技击功能起到了一定的影响。第二,清廷于1901年废除武举制,导致武术发展失去了国家的支持。在清朝的最后十年里,武术的发展陷入了低谷,其技击能力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第三,武术流派的内向凝聚,外向排斥宗法性质虽说对武术技击能力的弱化也产生了影响;3)50年代中后期对唯技击论的批判进一步影响了传统武术技击的正常发展。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当时国内环境十分复杂,不仅有武术习练者联合民间的宗教甚至是巫术一起搞封建迷信,而且民间还存在国民党残余势力试图利用武术搞反革命活动,因此,当时国家层面采取了限制民间武术的开展、禁止武术技击发展的政策。4)武术进奥运的目标再次忽略了武术技击的发展。国家层面为实现武术进奥运的目标集中全力发展竞技武术,致使整个武术发展呈现出竞技武术套路一枝独秀的局面,而传统武术拳种则无人问津。直到现在,国家层面也没有关注如何提高传统武术的技击实战能力。由此造成了当今的传统武术习练者技击实战能力非常低下的现实。解决传统武术缺乏实战能力的问题应从两方面手:1)各拳种依据自身特点制定竞赛规则进行比赛。武术拳种由于其偏于一隅的技术注定其不能直接上擂台进行技术相对综合的站立式格斗比赛,但可以借鉴拳击、跆拳道,以及中国跤的经验,根据其偏于一隅的运动特点制定相应的竞赛规则进行竞技比赛。以竞技推手为例,太极拳尤其擅长在听劲基础上的沾黏型跌法,所以为了能使双方在沾黏状态下进行比赛,便规定了双方要在规定的场地内在搭手的状态下进行比赛的规则;太极拳的跌法和摔跤的跌法有一个最大的不同就是太极拳的跌法都是在听劲的基础上完成的,竞技推手规则中只允许运动员攻击耻骨以上、颈部以下的部位完全符合听劲的理念,是武术拳种技击对抗发展的典范。其他武术拳种完全可以借鉴这种模式制定适合各自技术发挥的竞赛规则,提高其技击能力。2)将传统武术技术进行改良运用于现代体育竞技格斗,主要围绕以下三点进行:首先,提炼拳种的核心技法。核心技术的提炼可以从方法和结果两个方面进行。以太极拳为例,田金龙博士根据人体运动轨迹(方法)和推手发放效果(结果)总结出三摇三摆和四大技法的体系,通过对原型技术的提炼配合现代科学训练方法,不仅大大缩短了运动员的训练周期,提高了成材率,而且还培养出了一批技艺高超的传承人,为太极拳技艺的传承和发展开拓了一片新的天地,是武术拳种发展的典范,这种方法很值得其他传统武术的传承人和习练者学习借鉴。其次,加强单势的单个及组合动作训练,并结合步法练习。以劈挂拳为例,劈挂拳的12个单势以单劈手、开门炮和招风手最为核心,习练者应针对这三个单势利用靶具进行反复的击打训练,紧接着可以按单劈手 开门炮 招风手抑或是单劈手 招风手 开门炮的组合方式进行训练,力求劲力穿透靶具。在此基础上再结合步法的训练,实现在移动中进行进攻的目的。最后,传统武术习练者兼习不同拳种。武术分长拳和短打两类,练习长拳拳种者兼习短打拳种,可以使自身的技击技术更加全面。劈挂和八极就是典型的长拳型和短打型拳种。八极拳擅长贴身短打,劈挂拳则擅长放长击远,如果同时掌握八极拳和劈挂拳两个拳种的核心精髓,自身的技击技术就会更全面。
其他文献
由于纳米TiO具有高活性、安全无毒、化学性质稳定、成本低等优点,被公认为是环境治理领域最具开发前途的环保型光催化材料。但是由于纳米TiO的带隙较宽,仅在紫外光下具有较高光催化活性,且催化剂回收困难,限制了其工业化进程。针对纳米TiO的以上缺点,论文以高岭土为载体,利用非金属元素N对纳米TiO进行掺杂改性,制备了具有可见光催化活性的掺N纳米TiO和高岭石基掺N纳米TiO。研究了两种光催化材料对偶氮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