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碳效优化的烧结过程CO/CO2计算建模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duanhua05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减少污染排放量,实现绿色制造,是目前钢铁工业发展的主旋律。碳是钢铁生产过程的主要能源,因此如何优化碳的利用率,有效控制生产过程中碳的转换和排放,这是提高钢铁工业能源利用率,减少污染排放量,实现绿色制造的关键问题。烧结过程是钢铁冶金生产中的重要工序,其含碳燃料的消耗在钢铁生产过程中占到8%-10%,烧结过程碳素气体排放中CO/CO2的值能反应烧结过程中固体碳的燃烧利用率,以及碳素消耗情况。因此,研究烧结过程CO/CO2计算的建模,对实现钢铁工业的碳效优化具有重要意义。烧结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工业过程,具有非线性强、部分参数难以检测、干扰因素多等特点。本文在充分研究烧结过程物理化学反应和碳素流机理基础上,通过对烧结过程生产数据与碳素气体排放含量检测数据的分析,提出一种融合了数学机理与神经网络两种建模思想的烧结过程CO/CO2计算建模方法,实现对烧结过程CO/CO2的计算。首先,根据碳流平衡原理以及碳燃烧反应机理和石灰石分解机理,得出影响烧结过程中碳素气体排放中CO/CO2的主要过程参数,并建立主要影响参数与CO/CO2之间的机理模型;其次,针对简单的机理模型难以准确描述碳素气体排放的问题,结合过程生产数据和碳素气体检测数据,建立基于数学机理的输入加权式前向神经网络CO/CO2计算模型,通过机理模型的指导,强化神经网络非线性映射的逼近能力,并以风箱平均温度、碳配比等6个主要影响因素为模型输入,CO/CO2为模型的输出,实现了对烧结过程CO/CO2的计算。根据实际生产数据和检测到的碳素气体排放值,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本文所提建模方法的有效性,能为烧结过程进一步的碳效优化和控制提供理论基础。
其他文献
西南地区的有色金属冶炼产业发展,虽然在资源和能源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是却受到矿热冶炼废气污染环境和综合利用水平低的制约。矿热冶炼废气中含有丰富的CO气体,其具
随着油田开发的不断深入,钻井废水对环境和油气藏的危害日益突出,并严重制约着油气行业的快速发展。絮凝剂作为钻井废水处理中的主要添加剂,其性能的优劣直接关乎着水处理效
沙地赤松(Pinus densiflora)在科尔沁沙地南缘区已有50年的引种历史,但其生长表现和根系生物量分配与构型特征还很少被报道。本研究以同龄(40 a)樟子松为对照,在生长指标测定
为了研究纳米Bi2O3·SnO2对推进剂燃烧的催化作用,以BiCl3和SnCl4·5H2O为原料,采用共沉淀法制备出纳米Bi2O3·SnO2粉体,产物的粒径约为5nm。用DSC测试了纳米Bi2O3·SnO2对RD
较详细地介绍在东风4型机车柴油机连杆螺钉装配、拆卸和检修过程中,如何采用液压和电动装置代替人工繁重的体力劳动和其所解决的技术难点,同时介绍这些装置的操作方法。
槽轮机构被广泛用于加工中心ATC刀库的分度机构,其啮合类型与槽轮槽数直接影响换刀运动的平稳性;根据槽轮机构的运动方程,分别计算了外啮合和内啮合槽轮机构的类角速度和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