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比骨性安氏Ⅱ类患者矫形治疗和拔牙代偿治疗前后CBCT三维重建与测量,分析矫形治疗对下颌骨位置、上下颌骨形态以及牙列的影响,讨论矫形治疗是否促进下颌骨发育、抑制上颌过度生长。方法选取2014年至2017年间,我院正畸科收治的10~12岁骨性安氏Ⅱ类患者,经知情同意后,进行CBCT检查,并由患者选择进入矫形组与对照组(拔牙代偿治疗组)。收集治疗前、前导后、治疗结束后CBCT,进行三维重建。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下颌骨矢状向位置变化、下颌体部和下颌支长度变化、上颌牙槽矢状向和垂直向变化、上下颌磨牙位置以及前牙唇倾度的变化。结果研究发现,矫形组下颌体长度、下颌支长度均较治疗前有明显增加(P<0.05),颏前点明显前移(P<0.05),且下颌骨形态和位置的变化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矫形组上颌磨牙远中倾斜移动,下颌切牙唇倾度增加,且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矫形组下颌磨牙近中移动,上切牙唇倾度减小,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矫形治疗对骨性安氏Ⅱ类1分类生长发育高峰期的患者的作用由上下颌骨矢状向位置的协调和牙性代偿共同组成。固定式SGTB在短期内促进了下颌骨位置的变化,增加了下颌骨的生长量,改善了正畸治疗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