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如其名"、"姓名决定论"等认为名字可以影响个体行为的观点在民间一直广为流传,近年来也受到了心理学家的关注。早期研究提示个体的名字可能影响其从事的职业,但这些研究的理论、方法均存在局限,导致其结果备受争议、难以重复。目前,尚无研究系统考察名字能否、如何、为何会影响职业选择,以及这种影响是积极还是消极。为解决这些科学问题,本研究聚焦于名字与职业的一个客观维度——独特性(操作定义为名字使用频率或从业者比例),通过6项研究(N=738万)系统考察名字与职业选择的关系,并探究可能的心理机制和因果关系。研究1(N=2,480,269)首先基于来自中国的大规模真实个人简历,采用机器学习、多层线性模型等方法,发现个体的名字越独特(全国使用率越低),越可能从事独特的职业(全国从业者越少),即存在独特名字匹配独特职业的效应(简称"名-职匹配")。为进行跨文化检验,研究2(N=1,034,949)收集了来自美国和英国的真实个人简历,采用相似的方法,在西方文化下重复出了名-职匹配效应。研究3(N=672)采用问卷调查,不仅重复验证了名-职匹配效应,而且发现名-职匹配能被个体的独特性需要所解释(中介),并且在控制了混淆因素后(如教育水平、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名-职匹配的直接和间接效应均依然存在。研究4(N=1,048)通过实验任务操纵名字独特性,进一步揭示了名-职匹配的因果关系及其中介机制:个体在体验拥有独特的名字后,会产生更高的独特性需要,从而更可能选择独特而非常见的职业。研究5(N=728,268)借助网络爬虫采集跨文化、多来源、多指标的客观数据,结果发现,当名字与职业在独特性维度匹配后,个体可以取得更高的职业成就。最后,研究6(N=3,134,813)使用更大规模的求职简历数据,独立重复出了名-职匹配效应及其对职业成就的促进作用。本研究首次为名字影响职业选择提供了全面、稳健的证据,并揭示了名-职匹配在自我认同、生涯发展中的适应性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