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大涎腺腺样囊腺癌(Adenoid CysticCarcinoma,ACC)的常规超声、超声造影特征,为临床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经病理证实为大涎腺ACC的常规超声、超声造影特征及相关临床资料。结果 17例大涎腺ACC来源于颌下腺者12例(70.6%),腮腺者5例(29.4%)。病程3个月~240个月,平均病程为42.9个月。原发14例(82.4%),复发3例(17.6%),复发时间为36~132个月,平均复发时间为70.7个月。9例(52.9%)患者伴面颊部疼痛,1例合并嘴角偏斜,1例合并张口受限,1例合并舌活动障碍。17例均为形态欠规则的低回声结节,3例(17.6%)回声均匀;14例(82.4%)回声不均。11例肿块(64.7%)边界清晰,6例(35.3%)边界不清。15例(88.2%)肿瘤内血流信号I~II级,2例(11.8%)III级。大涎腺ACC超声造影均表现为快进、向心性、高增强,增强不均匀,内可见低增强、无增区,增强后边界不清晰。17例ACC均累犯面神经,其中3例(17.6%)合并舌神经侵犯;4例(23.5%)合并脉管瘤栓;4例(23.5%)浸润横纹肌组织;1例合并下颌骨受累;1例(5.9%)合并颈部淋巴结转移。16例(94.1%)组织病理类型为筛孔型,1例(5.9%)为实质型。结论大涎腺ACC更易发生于颌下腺,面神经侵犯率高,常伴有面颊部疼痛及面神经功能障碍。ACC常规超声特征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超声造影特征具有典型的涎腺恶性肿瘤特征,同时结合其临床特征,能显著提高大涎腺的超声诊断率。术后远期复发率高,应长期超声随访至15年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