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颅多普勒(TCD)临床应用的适应症一直在不断的扩展,而各机构间的操作规程和报告质量却各不相同。一个国际专家小组根据文献分析和广泛的个人经验,开始制作关于 TCD 操作、图像读解、和操作指南。第一部分描述了对脑血管疾病患者进行全面的诊断性 TCD 频谱检查的方法。通过颞窗探测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 大脑后动脉(PCA),颈内动脉 C1段(ICA),以及探测前交通动脉(AComA)和后交通动脉(PComA)的侧枝血流;通过眼窗探测眼动脉(0A)和颈内动脉虹吸段(CS);通过枕窗探测椎动脉终末段(VA)和基底动脉(BA)。尽管在患病和正常时,Willis 环具有很大的个体差异性,仍应对双侧大脑半球血流进行全面的诊断性 TCD 检查,包括大脑中动脉 M2段深度(30-40mm),各条动脉的检测深度为大脑中动脉 M1段(40-65mm) [M1段中点在50mm(45-55mm)],平均长度16mm 深度(5-24mm),ACA 的 A1段(60-75mm), ICA 的 C1段(60-70mm),P1-P2段 PCA 平均深度63mm(55-75mm),AComA(70-80mm), PComA(58-65mm),OA(40-50mm),ICA 虹吸部(55-65mm),VA 颅内段(40-75mm),BA 近段(75-80mm),BA 中段(80-90mm),BA 远段(90-110mm)。颈部 ICA 远段(40-66mm) 通过下颌窗可以探测到,可以计算出 VWCA/VICA指数,以及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分级的 Lindegaard 比值。TCD 检测诊断目的就是检测和优化以上动脉的特殊部位的频谱形态,确定血流方向,测量脑血管的流速和搏动指数。这些操作标准通过提供标准化的操作规程(包括探头的定位和方向,深度的选择,使用频谱多普勒和能量动态多普勒对血管的确定等),帮助实现实验室的资质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