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4个月幼儿共情两成分的发展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lunall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已有研究表明12-24个月是共情发展的关键期,幼儿在一年中实现了从自我中心的共情到指向他人的共情的质的飞越。然而到目前为止,研究者们对于共情关键期的有关机制还存在争议。本研究认为,共情中包含指向自我的个人悲伤和指向他人的共情关注成分,这两种共情成分可能建立在自我-他人共享表征的融合、区分以及抑制控制三项能力不同的互动模式上,且存在发展的差异。本研究将12-24个月这个关键期分为前期(13-16个月)、中期(17-20个月)和后期(21-24个月)三个阶段,共84名分别处于这三个时期的幼儿(前期,n=20,11女;中期,n=36,19女;后期,n=28,16女)参加了研究。本研究用母亲、主试和玩具兔子分别模拟的三个悲伤情境(simulated distress procedures)诱发了幼儿共情有关的反应,观察并编码了出19项行为指标,并通过探索性因素分析确认了能够反应个人悲伤和共情关注的有关行为指标。我们使用自我概念观察任务(Tasks for the observation of self-concept)考察自我-他人的共享表征,使用系列镜像任务考察自我-他人的区分,改编灵长类研究中的圆筒抑制控制任务(Cylinder Inhibitory Control Task)考察被试的抑制控制能力。结果表明,12-24个月期间,被试共情关注逐渐增高,个人悲伤逐渐降低。这些变化是通过三个影响因素的相互作用实现的。在1-2岁前期,共享表征能同时正向预测被试的个人悲伤和共情关注。在1-2岁中期,自我-他人区分能够有效地抑制个人悲伤。在1-2岁末,自我-他人区分对共情的两成分都发生影响:通过调节自我-他人的共享表征负向预测个人悲伤,并通过调节抑制控制来影响共情关注。结果表明,在12-24个月期间,个体形成了一个表征-区分-抑制系统来处理自我和他人的情绪,这可能是共情发展关键期的内在机制。
其他文献
综述了目前改性光催化剂TiO2的几种方式,即改变TiO2结构形态、负载贵金属抑制电子-空穴复合、掺杂金属离子使电子-空穴对分离、掺杂非金属离子使TiO2光谱响应拓展至可见光范围
综述了表面活性剂辅助制备零维、一维纳米SnO2的制备方法和作用机理,指出实现形貌调控,改善应用性能将是表面活性剂辅助制备不同形貌纳米SnO2的未来研究方向.
综述了近年来烟草及卷烟烟气中亚硝胺的分析方法:气相色谱-热能检测器法、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液相色谱质-质谱联用法、液相色谱质-质谱-质谱联用法等.指出,建立分析速度快、
为解决稠油区块的增注及解堵问题,提高开发效果,针对河南南阳油田古城南三块注水开发区块进行了酸化技术及酸液体系与地层配伍性研究,建立了一套有针对性的酸化增注工艺技术.
针对以往单点登录模型受平台限制的问题,在分析了单点登录SSO概念和安全断言标记语言SAML工作原理的基础上,根据SAML通用的、于具体实现无关的、平台独立的认证与授权标准架
配伍禁忌是指两种以上药物混合使用或多种药物制成制剂时,发生体外的相互作用,出现使药物中和、水解、破坏、失效等理化反应,这时可能发生浑浊、沉淀、产生气体及变色等外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