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心价值观的民族文化保护研究:以(云南丽江)纳西族为例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aolei82141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族价值观研究一直处在比较尴尬的境地里,定性研究和问卷调查法是主要研究方法,至今没有研究使用实验方法对民族价值观与行为的关系进行过探讨,这是民族价值观研究的一大空缺。民族文化是孕育民族价值观的摇篮,价值观中也承载着民族文化。在高速发展的今天,传统文化与新异文化不断发生着冲突、磨擦和融合,其中也包括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变化,以及与新异文化的交融磨合。在这样的背景下,对民族价值观中的传统价值观和民族文化保护行为进行研究是很有必要的。中心价值观指只有当价值观是自我概念的核心并且被激活时,即只有那些作为个体自我定义的一部分并且对个体自我认同感有贡献的价值观才能对行为起到指导和影响作用。本研究通过2个实验,借鉴中心价值观的研究方法,以纳西族(云南省丽江市)为例,分别使用直接和间接的方式操纵价值观启动,使用不同的行为任务,实证探讨了传统价值观与民族文化保护行为间的关系。研究1结果表明价值观对行为指导作用存在激活效应,对于以传统价值观为中心价值观的个体而言,与本民族相关的能体现民族文化的事物更受重视和喜爱,而对于不以传统价值观为中心价值观的个体而言,与本民族相关的能体现民族文化的事物并没有受到重视和喜爱。研究2使用了文化启动范式和多属性选择任务,避免了研究1中的图片偏好影响作用,进一步考察了民族价值观与行为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民族价值观存在价值观激活效应。(2)民族价值观存在中心价值观效应,以传统价值观为中心价值观的个体对本民族的事物更重视和喜爱。
其他文献
为研究圆钢管再生混凝土柱的抗震性能,考虑不同再生粗骨料取代率、剪跨比、轴压比等参数,设计了7个足尺试件,进行拟静力试验研究,对比分析了各试件的破坏特征、滞回曲线、承
在社会改革进程中,文化共同体意义上的农村社区逐渐淡化和解体,农村社区发生的重要变迁直接导致了乡村文化资源的流失。在现实情况下,以社区为重心开展乡村文化建设,对于传承与发
<正>随着经营外汇业务金融机构的业务处理电子化及数据集中化步伐的快速推进,外汇业务量日益剧增,金融创新业务不断推陈出新,给外汇检查工作带来巨大挑战。新形势下面临的问
校企合作专业建设模式的主要类型有:合作就业模式、校企协同模式、引企入校模式及校企一体模式。这四种模式在合作维度、目标一致性、合作体制、运行机制及主要教学模式诸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