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准确检测创伤性四肢骨折患者术前凝血功能的变化.及早采取相应的措施,预防和减少创伤性四肢骨折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发生。方法①新鲜四肢闭合性骨折患者108例,开放性骨折患者20例。病理性骨折、有长期服用抗凝药物、高血压、糖尿病和血液病等病史者除外;健康成年人40例作对照组。②采用日本Sysmex1500全自动血凝仪及其配套试剂分别检测患者和健康对照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及INR、激活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F)、凝血酶时间(TY)和D-二聚体(D- D)含量。③检测结果采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间比较用方差分析和两两比较。结果①创伤性四肢骨折患者与健康对照组相比,PT(INR)和TT检测结果没有显著性差异,F分别为FPT=1.732,P>0.05(P=0.18),FINR=1.399,P>0.05(P=0.25),FTT= 1.368,P>0.05(P=0.26)。②创伤性四肢骨折患者与健康对照组相比,APTT结果有显著性差异,FAFTT=37.958,P<0.01(P=0.00)。经两两比较发现.闭合性骨折和开放性骨折患者之间APTT没有显著差异.但二者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③创伤性四肢骨折患者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血浆D-D含量有显著性差异,FDD= 15.207,P<0.01(P=0.00)。经两两比较发现,创伤性骨折患者血浆D- D含量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且开放性骨折患者血浆D- D含量明显高于闭合性骨折患者(P<0.01)。结论PT(INR)、AFTT、TT及D-D基本上反映了机体的凝血和纤溶功能,综合分析PT (INR)、APTT、TT和D-D各指标,尤其血浆D-D的水平发现,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前均处于不同程度的高凝状态,其内、外源性凝血功能均增强,内源性凝血功能增强尤为显著。约55%的闭合性骨折患者和85%的开放性骨折患者有血栓形成后的继发性纤溶存在,D-D明显高于正常参考上限(246ug/L)。因此对创伤性四肢骨折患者术后及时采取预防性抗凝治疗,对预防血栓的形成,改善其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