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原代培养获取大鼠星形胶质细胞,对星形胶质细胞进行体外炎症造模并重编程为诱导多能干细胞;将激活的星形胶质细胞与重编程获得的诱导多能干细胞进行体外共培养;验证激活的星形胶质细胞对诱导多能干细胞增殖的作用并研究其作用机制,为创伤性脑损伤后神经修复的双细胞移植治疗提供实验基础。方法利用慢病毒感染的方法将转录因子Sox2、Oct4、c-Myc和KLF4导入大鼠星形胶质细胞中,并对诱导产生的细胞进行鉴定以确定其为诱导多能干细胞;使用脂多糖LPS体外刺激星形胶质细胞产生炎症反应并对反应水平进行检测;Transwell小室法将炎症造模的星形胶质细胞与诱导多能干细胞共培养后,采用CCK-8、流式细胞周期分析的方法检测iPSCs的增殖情况;同时,共培养样本使用Illumina Hiseq 2500进行转录组测序,对测序结果分析后行PCR验证,并使用Wstern blot、免疫荧光等方法进行分子机制的研究。结果 (1)转录因子Sox2、Oct4、c-Myc及KLF4将大鼠星形胶质细胞重编程为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s)。(2)iPSCs形态上胚胎干细胞(ESCs)相似,其内源性多潜能基因表达量高,且具有形成畸胎瘤和定向分化为神经元的能力。(3)脂多糖LPS刺激的星形胶质细胞炎症因子表达量较正常星形胶质细胞明显增高;(4)炎症激活的星形胶质细胞显著刺激了iPSCs增殖;(5)转录组测序发现共培养后各组的iPSCs之间存在较多差异基因,并且对于星形胶质细胞的转录组测序同样发现较多的差异基因;(6)Western blot结果发现炎症刺激的星形胶质细胞可以释放更多的IGF-1,并且在iPSCs中PBK蛋白表达量及PI3K-AKT信号通路活化明显增强;(7)免疫荧光发现iPSCs细胞膜表面存在IGF-1受体,是IGF-1产生作用的基础。结论本实验研究证实了大鼠星形胶质细胞能够重编程为诱导多能干细胞;而炎症激活的星形胶质细胞可以释放大量的IGF-1等生长因子,在共培养时这些生长因子与iPSCs表面的IGF-1受体结合并转录调控细胞内PBK基因的表达,从而造成PI3K-AKT信号通路活化增强,产生细胞增殖效应。炎症激活的星形胶质细胞与iPSCs共移植成为创伤性脑损伤后的神经修复提供了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