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们的环境取向和其亲环境行为之间存在明显的落差。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在于研究者忽略了环境决策中潜在的金钱成分以及个体金钱价值取向的影响;同时,导致行为和决策发生的并不是价值取向本身而是一种"价值身份",个体对自我身份的反省性观点中介了价值取向的影响。因此,本研究将通过调节个体的实际身份构建与其价值取向间的匹配关系来启动不同的自我完成状态,并以此来揭示在价值取向对环境决策的影响中自我完成的动机功能。研究结果发现,(1)个体的金钱-环境相对价值取向能有效预测其在复合决策中对金钱和环境风险收益的相对权衡;(2)不管是基于真实行为回忆唤起的内源性自我目标完成(实验1),还是基于社会反馈的外源性自我目标完成(实验2),环境价值取向占优的个体在复合风险决策中的相对亲环境倾向,以及金钱价值取向占优的个体在复合风险决策中的相对亲金钱倾向均被显著削弱,出现许可效应;(3)当自我未完成时,经内源性路径建构的实际自我与相对价值取向间的落差会增强个体的自我完成动机,促使补偿行为的发生;而与之相反,经外源性路径建构的实际自我与相对价值取向间的差异则不能有效激发自我完成动机,身份相悖符号的"社会现实"化反而使个体更多地表现出与其实际身份相一致的复合决策风险偏好。上述结果基于自我完成动机的视角,一方面解释了动态决策过程中价值取向对个体行为决策影响的间接和有限性(需要自我目标的激活及其可接近性);另一方面,也启示我们可以通过相应的内源或外源性身份建构过程,来助推不同价值取向的个体在金钱-环境复合收益权衡中的亲环境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