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电针结合屈伸肌交替低频穴位电刺激治疗和电针治疗对中风后下肢功能障碍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优化临床治疗方案。方法: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针灸科常规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电针治疗,选取患侧阳陵泉、足三里、悬钟与丘墟,采用频率为2Hz的连续波,每日治疗2次,每次30分钟,治疗6天,休息1天,共治疗28天;试验组在电针治疗基础上接受屈伸肌交替低频穴位电刺激治疗,选取患侧阳陵泉、悬钟;承山、昆仑,采用断续波,断续比(1:1),频率为50Hz,每次治疗20分钟。每日1次,治疗6天,休息1天,共治疗28天。采用RMGait步态分析系统(步长、步速、步频及患侧单支撑相),运动功能评定表(Fugl-Meyer量表),日常生活活动表Barthel指数,Tinnetti平衡步态评分进行疗效判定。利用SPSS 20.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结果:1.治疗后对照组与试验组患者患侧步长、步速、步频与患侧单支撑相占整个步态周期百分比较疗前均有改善,两组患者疗后疗前组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患者患侧步长、步速、步频与患侧单支撑相占整个步态周期百分比较对照组显著改善,两组患者疗后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结合屈伸肌交替低频电刺激治疗优于电针治疗。2.治疗后对照组与试验组患者的下肢Fulg-Meyer评分、Barthel指数、Tinnetti平衡步态评分较治疗前均改善,两组患者疗后疗前组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试验组患者下肢Fulg-Meyer评分较对照组显著改善,两组患者疗后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电针结合屈伸肌交替低频电刺激治疗优于电针治疗。结论:1.电针结合屈伸肌交替低频穴位电刺激治疗与电针治疗均能改善中风偏瘫患者下肢功能障碍,提高中风偏瘫患者步行能力。2.电针结合屈伸肌交替低频穴位电刺激对改善中风后下肢功能障碍疗效优于常规电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