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旱胁迫下多胺对小麦籽粒灌浆的影响及其机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ia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籽粒灌浆是小麦的重要农艺性状之一,决定了小麦粒重进而影响其产量。籽粒灌浆过程对环境因素响应敏感,干旱胁迫显著抑制小麦籽粒灌浆,降低小麦粒重及产量。多胺是一类重要的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参与了小麦等植物对干旱胁迫的响应,与植物的抗旱性密切相关,同时,一系列研究表明多胺显著影响小麦等禾谷类作物籽粒灌浆,但是,关于干旱胁迫下多胺对小麦籽粒灌浆的调控及其机理,相关研究较少。【材料与方法】本项目拟选用抗旱性不同的小麦品种西农979和长旱343,采用人工控水控制土壤水分,同时结合外源施用多胺处理,塑造灌浆特性不同的小麦群体,测定不同处理小麦籽粒灌浆特性以及内源多胺含量、多胺合成相关酶活性及基因表达,同时对不同处理籽粒进行转录组分析,并结合转录组分析测定了籽粒灌浆过程中内源激素含量变化、淀粉含量、淀粉合成相关酶活性等,分析多胺和激素、碳代谢在小麦籽粒灌浆响应干旱中的相互作用。【结果分析】结果表明,中度干旱促进了小麦籽粒灌浆,而重度干旱著抑制了小麦籽粒灌浆。2个品种籽粒灌浆对干旱胁迫的响应不同,西农979对水分胁迫的敏感程度明显高于长旱343,不同水分条件下西农979强势粒和弱势粒粒重的变异系数分别为9.38%和18.57%,而长旱343强势粒和弱势粒粒重的变异系数仅为1.18%和6.36%。这表明,弱势粒对干旱胁迫的敏感性显著高于强势籽粒。内源多胺测定结果显示,重度干旱胁迫显著降低了籽粒中亚精胺(Spd)和精胺(Spm)含量,而中度干旱显著提高了籽粒中Spd和Spm含量。与此不同,干旱胁迫均显著提高了籽粒中腐胺(Put)含量。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籽粒中Spd和Spm含量与籽粒灌浆速率和粒重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Put含量与籽粒灌浆速率和粒重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这显示,内源Spd和Spm含量的提高,Put含量的降低,有利于缓解干旱胁迫对小麦籽粒灌浆的抑制作用。外源多胺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外源Spd显著提高了小麦粒重,而外源Put显著降低了小麦粒重。这些结果表明,Spd能够缓解干旱胁迫对小麦籽粒灌浆的抑制作用,而Put作用相反。转录组、激素及淀粉合成酶相关测定结果显示,外源Spd通过提高小麦弱势籽粒中玉米素和玉米素核苷(Z+ZR)含量、降低乙烯(ETH)释放速率,提高了小麦弱势粒库强,促进了小麦籽粒中蔗糖向淀粉的转化,从而提高了粒重,缓解了干旱胁迫对小麦籽粒灌浆的抑制作用。【结论】Spd能够缓解干旱胁迫对小麦弱势籽粒灌浆的抑制作用,其缓解作用主要与小麦籽粒中Z+ZR含量、ETH释放速率以及蔗糖向淀粉的转化有关。
其他文献
语文教学中的情感熏陶,不仅有利于语文学习本身,而且还有利于学生心灵与人格的健康发育。
<正>研究集中于应变对YBCO超导体薄膜临界电流的可逆作用,通过改进LPModel建立了一个能够考虑应变作用的二维模型。该模型考虑了在制备过程中多晶YBCO超导体薄膜内产生的残余
会议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在现阶段我国对于企业的管理水平的标准逐渐提高,为了达到国家对于企业的要求,企业会计部门需要对会计职能、工作范围、工作内容作出明确的划分。在当前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指不同病因引起的胃黏膜萎缩性病变,可表现为胃脘疼痛、饱胀、嗳气、嘈杂、恶心、纳呆等,因常伴有肠腺化生或(和)不典型增生等胃癌前期病变而受到广泛重视.
目的:观察肝炎灵加黄芪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0例,采用肝炎灵加黄芪注射液混合穴位注射治疗;对照组40例,采用肝炎灵加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政府投资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模式已由“投、建、管、用”一体化逐渐向职能分离的模式转化。文章通过对发达国家和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