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生长高峰前期及后期,不同垂直骨面型,骨型Ⅰ类错HE上颌骨生长方向的变化。方法:根据颈椎发育分期选取处于CVMS1、CVMS2的95例及处于CVMS5、CVMS6的99例初诊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高峰前期骨性Ⅰ类低角30例、均角32例、高角33例;高峰后期骨性Ⅰ类低角34例、均角29例,高角36例。通过测量治疗前头颅侧位片∠SN-C轴(θ)、∠PP-C轴(α),来研究不同垂直骨面型,骨型Ⅰ类上颌骨生长方向之间是否存在不同,以及生长因素对骨性Ⅰ类错牙合上颌骨生长方向的影响。结果:⑴高峰前期,骨性Ⅰ类高角者,上颌骨∠SN-C轴明显大于均角、低角者,差异性显著(P均角-高角<0.05;P低角-高角<0.001);⑵高峰后期,骨性Ⅰ类高角者∠SN-C轴最大,其次是均角,最小的是低角,统计学差异显著(P低角-高角<0.05;P均角-高角<0.001;P均角-高角<0.001);⑶高峰期前后,三种垂直骨面型,∠SN-C轴略有增大,但是高峰期前后比较,相同垂直骨面型之间无统计学差异。⑷高峰期前后,同一垂直骨面型上颌骨旋转矢量∠PP-C轴略减小;高峰期前后,不同的垂直骨面型之间上颌骨旋转矢量∠PP-C轴不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骨性Ⅰ类上颌骨C轴角大小与垂直骨面型密切相关,生长发育对上颌骨C轴角大小影响很小,从垂直骨面型分析,再次证明C轴角是一个反映上颌骨生长方向的相对稳定的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