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改革和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治安问题面临新的形势,警察职业高风险、高应激、高压力、高挫折的特点更为突出,如何提升警察职业素质和能力,不仅关乎警务工作效率的高效稳定,而且也关乎警察的心理健康状况。警察心理训练作为维护警察心理健康,提升个体职业适应能力的重要方法途径,倍受公安部门的重视。但相对美国等发达国家而言,国内警察心理训练起步较晚,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中仍存在一定的不足。目的:探讨构建警察培训中警察心理训练的内容体系。方法:通过对警察培训院校的警察培训情况进行调查及相关文献的综合分析。结果:警察心理训练应以提升职业心理素质及心理健康水平为目标,遵循客观原则、科学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灵活多样原则、整体性原则和警务情景化原则,依托讲授、心理行为训练或者广播宣传模式组织实施;警察的心理素质应该包括基本心理素质(认知能力素质、情绪情感素质、意志素质、个性心理素质)、社会心理素质(压力管理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环境适应能力、心理调试能力)、专业心理素质(犯罪心理分析能力、犯罪心理矫治能力)三个方面;警察心理训练应从上述三个方面展出发,结合警察实际工作需求开展训练。结论:警察心理训练应以警察心理素质分析为基础,以职业环境适为导向来组织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