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灯心草镇静作用活性部位的化学成分,并对部分代表性成分的药效进行筛选,以期得到活性成分。方法:将前期得到的有镇静活性的乙酸乙酯部分用硅胶柱色谱法分成极性不同的部位,以对小鼠自主活动的影响为指标对不同极性部位进行镇静活性筛选。采用柱色谱、重结晶等方法分离、纯化活性部位的化学成分,并采用NMR、MS、UV、IR等方法结合文献鉴定成分结构。对部分代表性成分进行药效学研究。结果:分离鉴定了14个化合物,包括5个含联苯骨架的二氢菲类或菲类成分:7-羧基-2-羟基-1-甲基-5-乙烯基-9,10二氢菲、7-羧基-2-羟基-1-甲基-5-乙烯基-菲、8-羧基-2-羟基-1-甲基-5-乙烯基-9,10二氢菲、厄弗酚、去氢厄弗酚;3个黄酮类成分:5,7,4’-三羟基-3’-甲氧基黄酮、麦黄酮、槲皮素;3个有机酸类成分:香豆酸、对羟基苯甲酸、阿魏酸;1个甾醇类成分:β-谷甾醇;1个蒽醌类成分:大黄素;1个脂肪酸酯类成分:棕榈酸乙酯。对三个联苯骨架化合物7-羧基-2-羟基-1-甲基-5-乙烯基-9,10二氢菲,8-羧基-2-羟基-1-甲基-5-乙烯基-9,10二氢菲和去氢厄弗酚进行了药效学研究,未发现有镇静作用。结论:5,7,4’-三羟基-3’-甲氧基黄酮、麦黄酮、7-羧基-2-羟基-1-甲基-5-乙烯基-菲、对羟基苯甲酸、阿魏酸、大黄素、棕榈酸乙酯等7个化合物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7-羧基-2-羟基-1-甲基-5-乙烯基-菲为新化合物。灯心草中的部分联苯骨架化合物未发现有镇静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