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儿童早期情绪能力的发展是个体长期学习、个人成功、心理健康的基础,对学业和终生成功至关重要。幼儿期情绪能力会对幼儿成年后的心理健康发展和人格完善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情绪能力也应成为幼儿学校体育的重要内容。通过对5-6岁幼儿进行10周的情境化球类游戏课程,运用CEAS-P儿童情绪调节量表中的测试指标,将实验组和对照组幼儿在实验前后的情绪能力进行对比,研究球类游戏对5-6岁幼儿情绪能力发展的影响。同时设计出符合幼儿身心发展阶段特点的球类游戏活动,利用多样化的游戏形式丰富幼儿的体育活动内容,对幼儿学校体育教学的发展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研究方法:本研究的实验主要分为三个方面:第一预实验,以学校体育教育中常见的五种球类(篮球、气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为载体,创设了10个简便易操作的不同情境的球类游戏,在幼儿园随机选取一个大班的幼儿进行为期2周的预实验,在预实验结束后进行指标反馈修正,确定正式实验的实验内容。第二实验前测,将受试幼儿进行分组编号后,进行实验前测,对园方教师和幼儿家长反馈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第三实验后测,待实验组完成十周的球类游戏活动干预后,同等条件下再次进行《CEAS-P儿童情绪调节量表》的测试。并采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对后测数据与前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3.1从教师和家长反馈的数据来看,在进行情境化球类游戏干预前,实验组与对照组幼儿情绪控制能力的整体情况上没有统计学差异性在脾气控制维度、社交自信、焦虑控制三个分项维度上均没有统计学差异性,实验组与对照组幼儿的情绪调节能力基本处于同一水平。3.2在进行情境化球类游戏干预前,教师端与家长端收集到的数据总维度没有统计学差异性,在脾气控制维度、社交自信、焦虑控制三个分项维度上均没有统计学差异性。综合不同组别、不同视角所得出的统计学数据,可以看出实验组与对照组受试幼儿在情绪调节能力总维度方面未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性,从教师和家长两个视角衡量也未出现明显偏差,不同性别的幼儿同样未表现出特别明显的差异性,情境化球类游戏干预前的测试结果基本符合实验实施的要求,为确保后续研究的进行提供了数据支撑的基础。3.3经过10周的情境化球类游戏干预,实验组与对照组在情绪调节能力上出现了显著变化,脾气控制、焦虑控制两个维度和总维度均具有极其显著的统计学差异性,社交自信维度具有高度统计学差异性。在进行实验干预前,前测数据表明实验组与对照组幼儿的能力均值不存在显著差异性,而后测数据显示两个组别出现了高度的统计学差异性。从数据均值来看,实验组在各个维度的得分均值都高于对照组,证明通过10周的情境化球类游戏干预,实验组幼儿的情绪调节能力较对照组幼儿有了明显的水平提升。3.4基于教师与家长观测同一实验对象的不同视角,丰富情境化球类游戏干预实验的论证,将教师与家长所反馈的量表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经过10周的情境化球类游戏干预实验,教师与家长视角所反馈的受试幼儿情绪调节能力总维度具有高度统计学差异性,而在脾气控制维度出现了极其显著的统计学差异性,在社交自信维度出现了高度统计学差异性。在进行实验干预前,前测数据表明教师与家长视角反馈的数据具有极其显著的统计学差异性,而后测数据的差异性略有降低。研究结论:4.1情境化球类游戏能够对5-6岁幼儿情绪调节能力产生积极影响,在球类游戏的创设环节中,必须优先考虑建立安全、合理的游戏环境,创设出丰富多样的情境,使幼儿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球类游戏的各个环节中,增强幼儿的体验度,使幼儿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获得球类技能的学习和愉快的游戏体验,对幼儿学校体育教学的课程设计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4.2受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环境的差异影响,情境化球类游戏对于5-6岁幼儿在园期间作用度更高,教师视角比家长视角显著性更强,启示幼儿周围的成人应加强对幼儿情绪的关注度,及时发现幼儿易出现的脾气、社交、焦虑问题,给予幼儿更积极的回应和关心,教会幼儿正确的处理情绪、宣泄情绪办法,培养幼儿积极健康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