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互联网体育媒体的内容产品是将承载体育文化的信息按照市场规律、行业规则和逻辑顺序进行生产和加工,以互联网为传播渠道进行"二次售卖"的信息产品。目前,中国互联网体育媒体市场的主要矛盾是全球化背景下,先进的体育文化传播与落后的受众理解力之间的矛盾,主要表现在:盈利模式与资本运营失调、品牌价值与广告收益不符、政策导向与市场环境失衡等。因此,打造以内容产品为核心的媒介产品链条,充分提升内容产品的综合质量,是互联网体育媒体解决上述矛盾的必要途径。本文本文以媒介体育理论为主要支撑,通过文献分析和调查,分析互联网体育媒体内容产品的结构、层次和价值,以及内容产品生产需要遵循的"内容+"思维,进而提出内容产品发展的新路径。研究认为:1)互联网体育媒体的内容产品在结构、层次和价值等方面,具有明显的时代烙印。a)互联网体育媒体的产品结构包括以信息、平台和受众为主体的属性层面,以概念和模式为主体的规模层面,以及观念、行为为主体和价值层面。b)互联网体育媒体内容产品更多停留在核心利益和有形产品层次,即传统意义上的内容生产,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并不具备强大的核心竞争力。c)互联网体育媒体产品价值链是一个多元素的集合,处于价值链核心的是内容的不同形式,由此向外发散,产生内容与体育产业链上游赛事资源、下游衍生产业的交汇,以及同广告和衍生产品的融合,最终到达处于价值链两端的是能够提供直接经济效益的广告商和受众(消费者)。2)互联网体育媒体需要构建以媒介控制体育为核心理论支撑的"内容+"思维模式。a)"内容+IP"打造品牌控制。"内容+IP"是指互联网体育媒体围绕赛事IP进行内容的生产布局:第一,通过媒介控制、内容覆盖和深度挖掘延长优质体育赛事生命周期;第二,通过"造星运动"形成稳定的明星效应和粉丝经济;第三,将优质体育赛事和明星效应相结合,带动自主研发的新型体育赛事IP发展,三者结合将会提升媒体的品牌竞争力。b)"内容+平台"强化受众控制。"内容+平台"是指互联网体育媒体围绕内容产品搭建体育社交平台,通过内容产品丰富社交平台的话题,并且通过体育社交平台拓宽内容产品的传播渠道,便于受众进行信息的整合与筛选。此外,体育类社交平台还可通过受众心理分析,增加平台功能满足受众需求,培养受众的消费收视习惯,促进受众的购买行为,引导受众的体育文化素养的构建。c)"内容+产品"保障产业控制。"内容+产品"是指以互联网体育媒体内容产品为基础,对衍生产品进行嵌入式商业运营。将内容与产品相结合,既是在深化内容的产品属性,也是通过内容产品对外传播能力强的特点,增强互联网体育媒体品牌聚合能力,实现对于体育信息的有效抓取,开发新的盈利点,保证媒体对于整个体育产业链条的有效控制。d)"内容+周边"主导规则控制。"内容+周边"是指互联网体育媒体充分介入体育产业,发挥媒体的文化引导力作用,打造新的赛事形象和产业形象,主要包括提升体育赛事的镜像传播效果,开发线下产业的线上发展能力,通过体育文化的影响力构建体育产业与外部的联系等。最终,实现互联网体育媒体内容产品对赛事规则、产业规则和市场规则的控制。3)依据互联网体育媒体的产业发展现状,以及"内容+"思维的内涵本质提出其应用的具体途径。a)赛事IP为核心的质量提升。通过产业整合与内容覆盖,提升互联网体育媒体的对于赛事版权的购买力与利用率。通过"造星"运动构建媒体品牌特色,吸引更多的受众关注、参与其中。通过新技术、新手段和新方式的延长内容产品的生命周期。b)特色平台打开内容传播渠道。通过整合、并购的方式,将松散的、形态和样式不一的平台纳入统一的品牌之下。同时,基于品牌整合后的受众信息整合,从体育文化传播的视角,不断开发新的项目,发掘受众的深层次需求通过平台理解受众、认知受众、介入受众和控制受众。c)内容衍生产品培养受众消费。对于落地商品而言,互联网体育媒体更应该充分开发现有的体育赛事IP,围绕受众对于体育产品和媒体产品的需求进行落地商品研发。其增值服务则应与内容产品紧密结合,注重对于受众价值观念的引导,以及付费收视的行为培养,真正实现媒介生态化的概念。d)体育产业链的整合与重组。体育赛事镜像传播效果的提升,需要受众的审美需求和赛事的发展规律的双重作用,赛制和规则更要遵循媒体的需求。相比于之前的专注于高端产品研发的乐视生态模式,更具操作性和现实意义,在整合与重组产业的过程中,互联网体育媒体的内容产品必须具备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