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鸡球虫是专性细胞内寄生的肠道寄生虫,不同种球虫具有明显的寄生部位特异性,但其机制尚不明确。研究表明,侵入部位的特异性决定了寄生部位的特异性,虫体的侵入起始于与宿主细胞的粘附与识别,这个过程基于虫体的配体与宿主细胞的受体的特异性结合。微线蛋白在虫体对宿主细胞的识别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对微线蛋白和相应的受体的确定对于阐明球虫寄生部位特异性的分子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有研究表明,柔嫩艾美耳球虫微线蛋白3 (EtMIC3)可能是柔嫩艾美耳球虫(E.tenella)侵入盲肠细胞过程中,决定其寄生部位特异性的关键分子。本研究是为了进一步证实EtMIC3的作用,并且对其受体分子进行鉴定,为阐明鸡球虫寄生部位特异性和球虫的入侵机制提供参考。[方法]观察鸡球虫侵入相关分子微线蛋白(EtMIC3、EtMIC2和EtAMA1)与鸡不同肠段的结合情况,从而确定E.tenella侵入部位特异性关键分子。并在此基础上,构建鸡盲肠上皮细胞的cDNA文库,通过酵母双杂交方法确定E.tenella侵入部位特异性关键分子的受体分子,并通过GST-pulldown技术进行验证。对受体分子进行基因克隆及表达,并制备抗血清,分析抗血清对球虫侵入宿主是否具有阻断作用,观察受体在鸡不同肠段的分布情况。[结果]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微线蛋白EtMIC3、EtMIC2和EtAMA1与鸡不同肠段(前段、中段、后段和盲肠)的结合能力发现,EtMIC3与盲肠具有明显的结合作用,与其它肠段没有明显的结合作用,且EtMIC3抗血清对子孢子侵入盲肠组织的抑制率为63.63%,表明EtMIC3抗血清能够显著阻断E.tenella子孢子侵入盲肠组织的能力。说明EtMIC3分子可能是E.tenella侵入部位特异性的关键分子。通过酵母双杂交系统进行EtMIC3受体分子的筛选,经返回性验证发现有8个与EtMIC3结合的受体分子。通过对受体分子的基因克隆及蛋白表达,并经GST-pulldown验证,发现2个能够与EtMIC3分子结合的蛋白。经免疫组化试验分析发现2种受体分子主要分布于鸡盲肠,且受体分子抗血清对E.tenella的感染具有一定的阻断作用。[结论]进一步证明了EtMIC3是决定E.tenella鸡盲肠侵入部位特异性的关键分子,确定了2种EtMIC3盲肠上皮细胞结合的受体,2种受体分子主要分布于盲肠,其抗血清对E.tenella感染有一定的阻断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