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以长江中下游城市近十年来的数据为基础数据,对模型进行仿真。长江中游城市可以划分武汉城市圈、环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为主体形成的特大型城市群,国土面积约31.7万平方公里,承东启西、连南接北,是长江经济带三大跨区域城市群支撑之一,也是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全方位深化改革开放和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点区域,在我国区域发展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与此同时长江中下游城市经济总值在全国GDP占比较高,公共体育服务等各项设施建设相对完善,公共体育服务系统动力学模型仿真的原始数据大部分来源于对长江中下游城市相关工作部门和居民进行的相关问卷调研数据,部分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经济司、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还有一部分数据则是在对居民进行访谈过程中的数据归类和整理得出,系统动力学模型的仿真是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模拟与仿真,并非对具体数据的计算,这样数据的处理并不会过多的影响系统动力学仿真分析效果。以系统动力学软件为研究工具,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问卷调查等方法对长江中下游城市公共体育服务系统中相关供给类别的关键变量进行分析。通过绘制我国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的因果关系图、存量流量图并编辑系统动力学相关方程来构建我国公共体育服务相关供给内容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对于公共体育服务系统而言,公共体育场地器材供给量及社区体育人口是整个系统中的核心状态变量,体现了公共体育服务整体状态。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数量是整个公共体育服务系统运转的前提和桥梁,它的流入变量是社区总人数(主要涉及初始社会体育指导员、实习社会体育指导员等),它的流出变量是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服务情况。居民反馈渠道是促进公共体育服务进一步优化的基础,它的流入变量是反馈数量,其主要依赖于各种自媒体在相关工作部门和居民之间的联动性,流出变量是相关工作部门处理反馈的效率降低。运用Vensim-PLE仿真软件,对我国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中公共体育场地器材、社会体育指导员、居民反馈渠道的供给和社区体育人口影响因素进行仿真比较分析。公共体育服务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从系统动力学角度来看,在公共体育服务系统中的诸多要素,所有要素都是建构模型过程中所需要的变量,他们可以被分为状态变量、速率变量、辅助变量、常数四大类。其中,状态变量具有极强的稳定性,它在自身设置的初始值的基础上,依赖流入和流出的变量的变化而变化,是系统状态的描述和表征,也是系统动力学模型建构时应该关注的核心变量。经仿真结果发现:政府对社区居民锻炼的支持力度对社区体育人口数量会有较大的影响;在社会体育指导员供给过程各因素的模拟与仿真中发现应用分数的变化会导致社会体育指导员服务情况的变化;公共体育场器材的供给过程中与社会相关企业合作力度与有效供给率成正相关关系的变化;反馈渠道的数量及其收到反馈的速率会影响到居民的反馈数量。基于系统动力学对长江中下游城市公共体育服务模型建构与仿真,并对仿真结果进行分析,提出增加居民反馈渠道、提升城镇社区公共体育服务社会关注度、加强政府对公共体育服务后期工作治理工作支持力度等,以促进长江中下游城市公共体育服务协调良性发展。在公共体育服务供给工作中,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供给测结构性改革为背景,以我国公共体育服务供给发展状况依据,协调处理好公共体育服务供给过程中各项因素指标,促进我国公共体育服务供给协调可持续发展,努力满足新时代背景下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需要,形成具有新时代特色的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体系。从系统动力学内部的因果关系角度来看,社区居民参与体育锻炼意识的带动作用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其一,GDP的增加将会带动城镇社区公共体育服务资金投入增加,间接促进社区体育管理工作人数的增加,将会带动更多的社区居民参与到体育锻炼中,这样社区居民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就会提高。其二,如果合理增加社区体育健康教育开展的数量,对社区居民进行体育锻炼相关知识的指导,让居民在健身过程中锻炼方式更具有科学性,城镇社区居民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数增加,也会提高居民对公共体育服务的反馈频数增加,促进公共体育服务质量进一步提高。提出增加政府对社区居民锻炼的支持力度、提高社会体育指导员在培训中的应用分数、在公共体育场地器材的供给上加大与社会相关企业的合作力度和增加居民反馈渠道,提高收到反馈的效率等可行性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