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技术研究0.94(Na1/2Bi1/2)TiO3–0.06BaTiO3的有序结构

来源 :硅酸盐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ocan5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用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技术(high resolution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HRTEM)和选区电子衍射(selected area electron diffraction,SAED)技术对具有A位复合钙钛矿结构的0.94(Na1/2Bi1/2)TiO3(BNT)–0.06BaTiO3(BNBT6)陶瓷的显微结构进行了深入研究。沿[001],[011]和[111]3个晶带轴方向的SAED花样分析结果表明:A位Bi3+和Na+可以形成2种不同的有序结构——1/2{110}和1/2{111}超结构。据此,建立了BNT的1/2{110}和1/2{111}有序结构模型,其中1/2{110}型有序是由Bi3+层和Na+层沿[110]方向交替排列而形成,1/2{111}型有序是由Bi3+层和Na+层沿[111]方向交替排列而形成。利用多层法,通过计算机模拟了1/2{111}有序结构沿[001],[011]和[111]3个方向的HRTEM像,与实验拍摄的HRTEM像对照,验证了所建立的1/2{111}有序结构模型的正确性。同时,采用快速Fourier变换(fast Fourier transformation,FFT)技术,由1/2(330)和1/2(330)超晶格反射斑点获得的一维晶格像,揭示了沿[110]方向局部Bi3+层和Na+层扭曲导致的位错和反相畴界(anti-phase boundary,APB),APB的存在表明结构中存在着Bi3+层和Na+层沿[110]方向的交替排列,证实BNBT6中存在着1/2{110}有序结构。BNBT6有序结构的HRTEM研究表明:A位Bi3+和Na+的化学有序是导致超晶格反射的主要原因。
其他文献
以SnCl4·5H2O和SbCl3为原料,通过正交实验并借助于XRD,TEM等手段,研究了前驱物浓度、反应温度、保温时间和氨水滴加速率等工艺因素对水热合成锑掺杂SnO2纳米粉体的影响,探讨
二氧化锡(Sn O2)具有优异的光电性质,但因为其禁带宽为3.6 e V,对可见光无响应。为拓宽Sn O2对光的响应范围,对其进行了改性研究。本文利用水热法制备了不同掺杂比例的高岭土/S
以结晶四氯化锡(SnCl4.5H2O)为原料,聚乙二醇(PEG)为模板剂,采用微波水热法制备了单分散性良好的SnO2微球。通过XRD、SEM、TEM等对产物的结构和形貌进行分析,初步研究了SnO2
利用溶胶 凝胶法在混合溶液中制备了硬脂酸修饰的二氧化钛纳米粒子,对所合成的纳米粒子通过AFM和FTIR对其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证明表面有有机层的存在,纳米粒子平均粒径为50nm.
<正>活性维生素D3及其类似物在调节钙磷代谢、预防佝偻病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有研究发现其除了调节钙磷代谢作用外,还具有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炎症因子分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