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TLR)作为重要的模式识别受体,能选择性识别病原相关分子模式,启动天然免疫应答。TLR信号过度活化或活化不足会导致机体免疫功能异常,因而TLR活化受到严密调控。CD1d分子是经典的脂质抗原递呈分子,能通过特异性激活自然杀伤T细胞(NKT细胞),发挥抗感染抗肿瘤的免疫功能。既往有研究报道CD1d分子交联后能触发细胞内下游信号的活化,诱导细胞因子的产生。然而关于CD1d逆向信号在抗原递呈细胞介导的天然免疫应答中所起的作用和生物学机制尚未见深入研究,CD1d逆向信号与TLR信号之间的关系及它们之间是否存在交叉调控值得进一步探讨。研究目的 :通过研究经典脂质抗原递呈分子CD1d在TLR介导的天然免疫反应当中的作用和信号机制,丰富感染免疫的内源性调控机制,为感染性疾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研究方法 :CD1d基因敲除小鼠和对照小鼠腹腔注射TLR配体或感染致病性病原体,观察血清中细胞因子产生的变化及对病原体的清除情况。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中观察CD1d缺失或CD1d抗体交联对TLR配体刺激后炎性细胞因子、I型干扰素产生及信号通路活化的影响。通过免疫共沉淀寻找能与CD1d相互作用的关键信号分子,探讨可能的相互作用机制。研究结果 :CD1d缺陷小鼠腹腔注射TLR配体LPS、poly(I:C)、Cp G后,血清中炎性细胞因子TNF-a、IL-6和I型干扰素IFN-β的产生较野生型小鼠明显减少。致病性大肠杆菌或李斯特菌感染后,CD1d缺陷小鼠血清中炎性细胞因子TNF-a、IL-6和I型干扰素IFN-β的产生较野生型小鼠明显减少,对病原体的清除能力也明显减弱。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中,CD1d缺陷使TLR配体刺激后炎性细胞因子TNF-a、IL-6和I型干扰素IFN-β的产生明显减少,而CD1d抗体交联则显著促进TLR配体刺激诱导的炎性细胞因子和I型干扰素的产生。CD1d缺陷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中LPS诱导的MAPK信号通路活化未受影响,但NF-κB和IRF3信号通路活化较野生小鼠明显减弱。相应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中CD1d抗体交联不影响LPS诱导的MAPK信号通路活化,但能显著增强NF-k B和IRF3信号通路活化。通过免疫共沉淀后质谱分析的方法发现TLR信号活化后,CD1d可以与酪氨酸激酶Pyk2结合。CD1d缺陷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中LPS诱导的Pyk2磷酸化活化较野生型小鼠明显减弱,而CD1d抗体交联能显著促进Pyk2的磷酸化活化。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中干扰Pyk2的表达能显著抑制TLR配体刺激诱导的炎性细胞因子和I型干扰素的产生。研究结论 :脂质抗原递呈分子CD1d通过招募并活化酪氨酸激酶Pyk2,从而正向调控TLR介导的天然免疫反应,对于维持机体免疫反应处于适度活化状态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