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人规》辨治癥瘕的论治思想及方药探析

来源 :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八次中医医史文献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opox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妇人规》为明代医家张景岳所撰,是《景岳全书》的重要组成部分.张景岳在《妇人规·(瘕)瘕类》中全面而系统地阐述了辨治(瘕)瘕时的思想,其思辨过程、治法对于现代临床治疗癥瘕有着很好的指导作用."癥"作为病名,首载于《金匮要略》,《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并治》中有言:"妇人宿有癥病,经断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胎动在挤上者,为癥痼害."在《黄帝内经》中对"瘕"就分别有疝瘕、虑瘕、瘕聚、石瘕等不同地描述,这也是"瘕"作为病名的最早出现.张景岳在论治癥瘕时,首先对癥、瘕二者进行了辨别,分而治之.通过对《妇人规,癥瘕类》的理论内容进行探讨,发现张景岳治癥瘕时详辨虚实,治分气血,善于调气;通过对《妇人规·癌瘕类》中所用76首方剂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张景岳用药师古而不泥古,善用和法、补法,用药多补益、理气,因证用治,配伍治疗,强调不可妄用攻下法。
其他文献
古代中医文献中,直接提及"四弯风"这一具体病名记载的文献非常少.清代《外科大成》中,第一次出现对"四弯风"这一名称的记载.通过这些记载和总结,得知四弯风具有反复发作、瘙痒、初发如风癣,搔破后有渗出,形如湿癣的基本特点。研究认为,本病以“痒不可忍,形如风癣,搔破成疮”为临床特征,病因病机以风、热、湿、虫相互作用而发病。治疗以祛风渗湿,杀虫止痒为主,内服外用兼施。总之,中医古文献对本病的记载为后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