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农作物多基因型育种技术体系",利用综合评价筛选的8份品质优良具有不同抗性(黄萎病)等级的棉花亲本材料进行聚合杂交,构建出一套农艺性状稳定的320份家系(2013年世代F8代)作为棉花抗病MAGIC基础群体。对MAGIC群体的320份家系材料进行2年2点的农艺、纤维品质、产量等性状的生态响应和1点2年的抗性(黄萎病)鉴定,结合多基因型种群品种商品一致性(生育期、铃重、衣分、株高、纤维品质)评价体系要求,以抗病丰产为育种目标,从棉花抗病MAGIC基础群体中挑选品质性状优异而抗性级别及产量存在差异的家系材料7份;7份家系按不同组成数目等比例进行组配,构建出5份抗病的多基因型种群品系;并对5份抗病多基因型种群品系和7份家系在黄萎病病圃进行2年的产量比较及抗病鉴定,结果表明5份抗病多基因型种群品系和7份家系2年间抗性(黄萎病)稳定,相同抗病多基因型种群品系产量年际间差异不显著。同时发现,5份棉花多基因型抗病种群品系间产量水平及田间病指存在显著差异,表现为5份多基因型抗病种群品系的产量水平高于7份家系8%12%,田间病指低于各组成家系的均值5%8%。随组配家系的数目增多,多基因型群体品系产量水平不断提高,但抗性有所降低,多基因型群体品系中因组成家系的数目及比例不同直接影响的群体抗性水平,组配多基因型种群的家系数目和比例决定种群优势。本研究以抗病丰产为育种目标构建5份棉花多基因型种群品系,在保证商品一致性的条件下将产量和抗病性较好的协调在组配的多基因型种群品系中,表现出聚合产量和抗病性的多基因型种群优势性状。目前,8个亲本和320个群体进行基因芯片测序,将利用关联分析和连锁分析方法构建遗传连锁图谱和遗传性状的定位,挖掘优异的等位基因和聚合优异等位基因的种质,将进一步解析多基因型种群群体和家系聚合了亲本优异性状的遗传机理。本研究不仅利用多基因型种群育种技术体系培育出了抗病丰产优质的多基因型种群品系,而且将进一步解析多基因型种群群体聚合了亲本优异性状的分子遗传机理,这为下一步多基因型种群分子设计育种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