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果园连续多年普遍应用常规杀菌剂多菌灵等防治病害,导致植株病菌抗性增强,防效降低,且使用后控制不当,果实药剂残留易超标,影响出口。因而,研究提高果实品质,加强病虫害安全高效防控,减少抗药性产生,降低用药成本,筛选多菌灵替代药剂已成为生产实际中应用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为此,通过对砀山酥梨喷布不同药剂,观测其发病情况和试验效果,筛选适宜的药剂,为砀山酥梨及其他果树病虫害安全高效防控提供参考。试材为砀山酥梨(Pyrus bretschneideri Rehd.),试验于2013年7月5日,在安徽省砀山县园艺场二分场20年生砀山酥梨园进行,株行距4 m×6 m,砂壤土,常规管理。试验设喷50%多菌灵600倍液、10%苯醚甲环唑2 000倍液、43%戊唑醇3 000倍液、250 g·L-1吡唑醚菌酯5 000倍液,以不喷药为对照。每个处理0.67 hm2,单株小区,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试验喷药剂选晴天进行。喷药后7、14和21 d,定点、定株,在树冠东、南、西、北、中5个方位各随机取当年生枝条或叶丛25个,调查其上所有叶片的炭疽病和轮纹病发生情况,记录病叶和病级,统计病叶率和病情指数,计算防治效果。试验采果时(即9月15日),分别将300个果实常温贮藏,于15、30和90 d后,调查梨轮纹病和黑腐病果数,计算病果率。试验结果表明:各处理对砀山酥梨炭疽病、轮纹病、黑腐病防效都有不同程度提高。各处理对防治砀山酥梨炭疽病效果均较好,防治效果都达90.0%,防效最好的为吡唑醚菌酯,达97.67%。苯醚甲环唑、戊唑醇、吡唑醚菌酯3个处理砀山酥梨园均未发现轮纹病害,多菌灵和对照的发病率分别为0.23%和0.71%。贮藏期间,各处理防控轮纹病果发生差异明显,最好的为戊唑醇处理,未发现病果,苯醚甲环唑处理病果率为6.0%,多菌灵和吡唑醚菌酯处理病果率分别为20.1%和14.28%,防效较差,对照处理病果率达到25.32%。防控砀山酥梨黑腐病的发生,各处理药剂防效都达到91.0%以上,比对照处理防效提高6.0%以上,各处理间差异并不明显,表明这几种处理对黑腐病防治有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