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根据党中央和国家的部署,校园足球迄今已开展多年,各级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的开展和各级联赛活动的开展都有声有色,总体发展效果较好。基于《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教学训练竞赛体系建设方案(试行)》的通知下,近几年来校园足球联赛更是开展的如火如荼。基层联赛规模日益扩大,但裁判员的数量和质量却面临着极其不足的困境。足球裁判员对于足球比赛有着重要影响,执裁水平是足球裁判员的核心,其执裁水平的高低决定了比赛的成功与否。因此要想促进校园足球联赛水平的不断发展和校园足球整体水平的提高,提高裁判员队伍的水平对校园足球运动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鉴于此,研究基层校园足球联赛裁判员的的现状,并提出相应对策。其目的在于,其一提高基层联赛裁判员的执裁水平;其二推动基层校园足球联赛和校园足球整体水平的发展;其三通过校园足球联赛可为我国足球裁判培养更多人才。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通过中国知网、图书馆、万方数据库等查阅关于足球裁判和校园足球开展的相关文献。访谈法:对足球裁判专家,校足办相关人员以及基层校园足球裁判等进行电话、网络和当面访谈,了解当前校园足球联赛裁判的真实状况。实地考察法:亲身经历基层校园足球联赛裁判过程,深入联赛地点和基层学校了解联赛裁判情况。数理统计:对访谈和实地考察的数据进行数理统计与分析。研究结果:1、基层校园足球联赛裁判员人才极度匮乏,在基层联赛中执法比赛的裁判员多是各学校的体育老师。他们中只有极少数人接受过专业裁判员培训具有裁判员等级,其中多数也只具有二级和三级等级证书,一级裁判员屈指可数,国家级几乎为零。2、基层联赛裁判员裁判执法水平差异化巨大,在基层联赛中裁判员的来源主要是学校体育老师和当地足协的裁判员。体育老师很多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培训,但足协的裁判基本上都是具有等级的裁判员,当他们在一起搭档执法时明显表现出执法水平差异巨大。3、地区差异明显。在经济发展较好、足球运动开展较好和具有高校的地市州裁判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地区。在这些地区具有良好的经济支持可以给联赛裁判员学习的机会,具有高校的地市州学校的体育专业学生可以给当地的基层联赛提供支持与帮助,提高联赛的执法水平。4、基层联赛场次多,任务重。由于基层联赛参赛人数和队伍较多,裁判员在比赛时任务较重,一天可能执法5场乃至更多的场次。高强度工作环境下对裁判员的工作热情与能力都会产生影响,进而影响比赛水平。5、裁判员执裁基本功有待提高。裁判员基本功包括对规则的掌握、场上犯规动作的识别、跑动与选位,手势等。这些基本功是裁判员执裁的基本要求,但是基层联赛中很多裁判员都没有很好的掌握,一些裁判员在执裁时表现的很随意。6、基层联赛裁判员执裁年限短,经验不足。基层裁判员很多都是随着这几年校园足球的大力开展才有执法比赛的机会,所以很多裁判员的执裁年限短。基层联赛裁判员很多都只是执法校内联赛,稍好一点的可能会执法县(区)、市级的比赛,由于没有经历过高级别的赛事导致基层裁判的经验也有所欠缺。研究结论:通过研究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裁判来源途径较为单一;2)区域差异化明显;3)裁判员水平参差不齐;4)裁判员理论与基本功能力不足;5)比赛期任务重;6)执裁经验不足等问题。建议:1)教育部门与当地足协部门联合开办培训班,让更多的体育教师和有志为基层校园足球做出贡献的人员得到系统的培训;2)学校间、区域间协调发展,在比赛时学校与学校间、区域与区域间相互协调,充分利用现有裁判资源推进基层校园足球联赛发展;3)在比赛时裁判员安排遵循"以专带非","以老带新"的方法,促进非专业裁判和新裁判的快速成长;4)推进基层校园足球联赛标准化,赛事标准化不但可以提高赛事水平,同时对执裁裁判员心理上也有提升作用,促使裁判员在临场执法时提高自我要求,使其在场上的跑动,手势等尽量做到标准化;5)培养裁判员在场上的沟通交往能力,提高裁判员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6)有高校所在的地市州应积极与当地高校体育院系协同发展,高校具有的裁判资源可以帮助当地联赛执裁,学生也可进入当地学校实习,以此实现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