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言语产生是一种复杂的认知活动,也是心理语言学研究的热点。目前的言语产生研究一般认为一个完整的言语产生过程可以分为这样几个部分:概念准备、词条选择、语音编码与音节化、音位编码和发音过程。大量研究表明大脑左侧额下回的后部,即Broca区,与语言产生过程密切相关。但是对于Broca区在言语产生过程中的具体功能研究还存在争议。本研究围绕言语产生的神经机制,采用传统的图片命名范式,运用无创、无损伤的经颅磁刺激TMS技术来考察Broca区在汉语图片命名过程中的功能和作用。通过在不同时刻对脑区进行刺激,分析IMS抑制作用是否对言语产生有影响。本研究包括两个实验,实验一是伪刺激,实验二是真刺激。共有15名(包括9男,年龄平均23.7±1.35)右利手的健康被试参与此次试验,所有被试分两天完成了实验任务。实验采用20幅黑白线条图片。这20张图片均选自Snodgrass和Vanderwart标准图片库,有很高的图片命名一致性和熟悉性。刺激呈现顺序如下:首先在屏幕中央呈现一个十字作为注视点,十字呈现时间在5900ms—7900ms之间,接着空屏100ms,然后图片呈现750ms,要求被试在看到图片后通过麦克风以最快速度说出图片的名称。TMS刺激方法:对Broca区刺激,主要针对额叶Brodmann44区(F3Op)rTMS刺激,真假刺激在不同的两天分别进行。真假刺激顺序,对被试是随机平衡的。刺激强度为120%MT;频率40Hz,刺激时间200ms,3个脉冲。rTMS会在图片出现后5个时间点对被试进行刺激,分别是a)150ms-175ms-200ms;b)150ms-175ms-200ms;c)150ms-175ms-200ms;d)150ms-175ms-200ms;图片出现和TMS刺激时间窗在每一个session中是随机的。实验结果表明,与假刺激相比,在不同时间窗进行TMS刺激,图片命名反应时均有增加。其次,与其他四个时间窗相比,在图片呈现后525ms,图片命名反应时显著增加。实验结果表明Broca区在汉语言语产生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同时,根据已有的关于言语产生不同阶段所涉及的认知神经机制的研究,我们认为Broca区对于汉字的音节和语音编码过程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