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与进化植物学(第中国沙拐枣属(Calligonum L.)植物的地理分布格局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rgeboy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蓼科(Polygonaceae)沙拐枣属(Calligonum L.)分为泡果组(Sect.Calliphysa)、翅果组(Sect. Pterococcus)、刺果组(Sect.Medusa)和基翅(Sect. Callgonum)四组。中国四组都有,约24种(其中头状沙拐枣(C. caput-medusae)和乔木状沙拐枣(C. arborescens)是1958年由中亚烈彼帖克(Репетек)引进栽培种),从E112°(内蒙古二连浩特)到E75°(新疆疏附),N48°(新疆哈巴河)到N36°(青海诺木洪),广布于西北干旱区的沙质和砾质荒漠,大多都是荒漠植物群落中的建群种及优势种。就行政区域而言,新疆4组都有,自然分布约有20-21种,内蒙古有刺果组和泡果组共5种,其它省区自然分布仅有刺果组的种类,其中甘肃5种,青海2-3种,宁夏1种。按地理单元看,准噶尔盆地11种,塔里木盆地7-8种,伊犁谷地2种,吐鲁番-哈密盆地3种,柴达木盆地2-3种,河西走廊7-8种,阿拉善荒漠5种。沙拐枣属表现出以新疆准噶尔盆地为中心由西向东种、由北向南种类多样性递减的趋势,这在其它荒漠植物如柽柳属(Tamarix L.)、猪毛菜属(Salsola L.)在中国的分布中也可见到类似的特点。沙拐枣属分布海拔由吐鲁番盆地的40m(新疆鄯善鲁克沁)上升到柴达木盆地的3256m(青海大柴旦鱼卡河)。生境分布分布特点是泡果组的泡果沙拐枣(C. calliphusa)为砾生植物,分布在砾质荒漠;翅果组无叶沙拐枣(C. aphuilum)、红皮沙拐枣(C. rubicundum)和白皮沙拐枣(C. leucocladum)3种都属沙生植物,分布在沙质荒漠;而刺果组和基翅组两种生态类型都有,在沙漠和戈壁均可见到。准噶尔盆地除广布成分和中亚成分外,特有成分4种,且4组都有,种类最多,无疑是中国沙拐枣属的分布中心。同时,在西北各省区大多分布为刺果组的中国特有种,也说明亚洲中部是该属分化的关键地区。
其他文献
<正>本文在野外考察和实验室工作相结合的基础上,以沙拐枣属(Calligonum L.)主要的分类学依据一—果实形态为对象,研究了在分类学上具有争议的蒙古沙拐枣(C.mongolicum)种群
会议
钛合金材料作为一种优良的口腔修复材料, 具相对密度轻、比强度高、化学性能稳定及优良的生物相容性四大特性. 但由于钛合金在制作加工工艺中需要专用设备和材料, 且操作技术
1 病历介绍患者, 男, 23岁, 因中耳炎服复方新诺明片2片, 每片含磺胺甲唑200 mg, 甲氧苄氨嘧啶40 mg.服药20 min后双眼刺痛、眼皮水肿, 但视力正常.
为了满足铸件的性能,冶炼工艺首先要求控制钢水中C、Cr、Ni等元素在一定范围内,其次控制钢水中N、H、O含量,使铸件的Nieq/Creq≥0.42,使δ-Fe含量<5%。通过对超低碳不锈钢试
我国职业教育处于深刻变革的阶段,项目课程是这场革命的重要主导理念。项目课程的开发包括定位专业对应的岗位、分析岗位工作任务、编制课程标准、制定项目教学方案等步骤。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