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平地分配资源,是一种重要的亲社会行为。研究表明,幼儿已经能够理解公平原则,只是在实际分配情境中不能够应用公平原则,出现了"知-行"分离。然而,导致幼儿在资源分配中公平认知与公平行为脱节的具体影响因素,尚不明确。因此,本研究以两个实验旨在解决这个问题。实验一采用2(任务类型:认知任务;行为任务)×2(资源数量:可均分;不可均分)的两因素被试内设计,以30名中班幼儿为对象,考察其资源分配的公平性。实验一结果表明:在资源数量可均分时,93%的幼儿在认知和行为上都能够体现出公平分配的原则;而在资源数量不可均分时,90%的幼儿在认知任务中能够体现出公平原则,却只有10%的幼儿在行为任务中能够体现出公平原则,出现知行分离。实验二,以可均分资源的预研究,选取出在认知任务和行为任务中都能够达到平均分配水平的30名幼儿。随后,采用2(任务类型:认知任务;行为任务)×2(需要情境:自我需要情境;他人需要情境)两因素被试内设计,进一步考察幼儿在总资源数量为4张贴画,完成任务需要3张的情况下,他们能否体现出按需分配的原则。实验二结果表明:在自我需要情境下,无论是认知还是行为层面的任务,幼儿都能够体现出按需分配的原则;而在他人需要情境下,幼儿在认知层面的任务中能够体现出按需分配的原则,但是在行为层面的任务中却倾向于平均分配,出现了知行分离。两个实验综合提示,资源数量与需要情境对幼儿资源分配中的知行分离具有重要影响:在资源可均分时,幼儿均体现出强烈的公平偏好,而当资源不可均分,以及在他人需要的情境中,幼儿体现出强烈的对自身利益的关注,特别是对劣势不公的厌恶,从而引发了知行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