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是引起植物炭疽病的主要病原菌,可以侵染诸如桃、板栗、杧果、枇杷、番木瓜、麦冬、橡胶等众多植物,给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较大的
【机 构】
:
西南林业大学林学院云南省森林灾害预警与控制重点实验室;
【基金项目】
: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1610677001);云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核桃炭疽病菌黑色素合成关键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与克隆)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是引起植物炭疽病的主要病原菌,可以侵染诸如桃、板栗、杧果、枇杷、番木瓜、麦冬、橡胶等众多植物,给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威胁着各国林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目前国内学者对该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生物学特性以及对其防治的化学药剂筛选等方面,而关于其遗传多样性、致病相关基因等报道较少,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对其侵染过程和致病机制的深入认识,从而制约着用于防治该病菌的新作用靶点的药剂研发。黑色素作为植物病原丝状真菌分生孢子入侵植物必要的合成物质之一,学术界对诸如稻瘟菌、玉米大斑病菌等植物病原菌黑色素合成基因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然而尚未见有关胶孢炭疽菌黑色素合成关键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的报道。本研究对其黑色素合成关键蛋白PKS进行蛋白质二级结构、保守结构域、跨膜结构域、细胞信号肽、亚细胞定位及疏水性等生物信息学分析,明确①蛋白质二级结构含有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没有β转角,无序结构组成由高到低;②蛋白为跨膜蛋白,跨膜区域的氨基酸都具有强疏水性;③具有分泌信号肽,属于分泌蛋白;④亚细胞定位于胞外上,最高值为28.26。为进一步深入研究胶孢炭疽菌PKS蛋白在致病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也为深入解析重要经济林木炭疽病的病原侵染作用机制提供重要的理论参考。
其他文献
目的:调查冀南地区城乡青少年面部寻常痤疮的患病率和焦虑状况。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对冀南地区城乡2891名青少年进行流行病学问卷调查;采用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定
长久以来,我国开放性住区的发展多停留于理论阶段,实际落地的项目并不多见,也缺乏对于住户主观感受的分析与总结。本文以国务院最新提出的"住区打开"政策为展开点,以POE(使用
本研究将Possel(2013)编制的教学行为问卷(TBQ)引入中国,在中学生群体中进行修订,该问卷以中学生自我报告的方式考察当前中国教师的教学行为,并检验该问卷的信效度。根据心理
<正>草业资源状况是一个动态过程,草业监测预警保障体系就是要积极推进草业信患化建设,以为生产者、决策者提供优质服务为核心,充分吸收当前世界上最先进的信患技术,改造草业
针对湖南中部丘陵河谷地区的气象特点,开展了小风条件下大气扩散的数值模拟研究,并与示踪实验结果进行比较.模拟采用美国EPA推荐的非稳态拉格朗日高斯烟团模式CALPUFF,以加密
结合清徐县的地理位置,对该区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指出清徐县地质灾害具有爆发率高、突发性强、危害大、隐蔽性强的特点,其分布发育与区内独特的自然地
该文研究了蜘蛛大分子量基因组DNA(HMW-gDNA)的提取以及一种高效电洗脱纯化装置的构建。以蜘蛛胸部肌肉组织为原料,通过自改良CTAB法提取蜘蛛HMW-gDNA,利用透析膜和2mL离心管构建
采用SMART(switching mechanism at 5’end of RNA transcript)技术构建了黑斑蛙(Rana nigromaculata)精巢组织全长cDNA文库。一步法提取成体蛙精巢组织总RNA,用Powerscript^TM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