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残疾人是一个人数众多、特性突出、特别困难的社会弱势群体。由于残疾的影响和外界环境的障碍,残疾人普遍处于弱势地位,其尊严、价值、权利往往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忽视甚至侵害。在社会发展进程中,是否尊重和关爱包括残疾人在内的弱势群体的权利,是衡量一个国家文明进步水平与社会和谐程度的重要标准之一。研究残疾人问题,发展残疾人事业,有利于促进社会进步与和谐。本文在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残疾人事业的发展作了系统研究的基础上,指出中国重视保障残疾人权益,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发展残疾人事业,主要举措有:1、加强法律建设,建立残疾人事业的法律法规体系,推进法律服务和法律救助;2、实施发展残疾人事业的国家计划和行动;3、提高公众意识,改善社会环境,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和支持残疾人事业;4、鼓励和推动残疾人广泛参与社会生活;5、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残疾人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扶贫、社会保障、文化、体育等工作都获得重大进展,残疾人状况明显改善,残疾人事业的国际影响日益扩大。文章系统梳理了残疾人事业发展的道路,把它总结为:以人为本的人道主义理念;法制化的发展途径;融入大局、政府主导的工作机制;社会化的工作方法;适应国情、讲求实效的发展模式;残疾人及其组织积极参与、有效发挥作用的发展特色。文章分析了当前中国残疾人事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指出:残疾人事业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残疾人基本生活仍存在不少困难;残疾人工作面临诸多突出问题;发展残疾人事业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需要进一步修改和完善。所有这些,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继续努力加以改进。文章认为,在面临问题和挑战的同时,残疾人事业面临极好的历史性机遇,应抓住机遇,乘势而上。文章就中国残疾人事业未来的发展提出了对策。作者认为,今后应着重推进以下工作:1、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残疾人事业全局,全面推进各项工作;2、把残疾人工作纳入新农村建设;3、加强法律政策建设,建立事业发展的长效机制;4、建立并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5、抓好关系事业长远发展的大事;6、进一步发挥残疾人组织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