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近代建筑与西方新古典主义建筑文化的"在地研究"(1891-1929年)

来源 :2016年中国建筑史学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81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旨在探究19世纪末期以来,西方新古典主义建筑文化在长江上游重庆地区的传播影响与演变.结合大历史背景和田野调查资料,剖析西方新古典主义建筑文化对于近代重庆主城建筑发展在建筑类型、建筑构造、建筑装饰以及建造技术层面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总结出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前期,重庆建筑在近现代化进程中所呈现出的阶段性和地区性特征.1891-1929年这一时期西方列强在重庆大量修造的领事馆、洋行、教堂和教会医院等建筑,快速改变着这座城市尤其是沿长江两岸建筑的面貌,改变着人们对于城市空间与景观的认识。在经历了最初西方建筑文化的简单移植后,又开始了因地制宜的本土化尝试。但是由于这一过程并非由某一类专门力量进行主导,导致本土化过程中缺乏系统思考和指导,表现为随意性和未完成性,这既折射出本地经济、政治环境与沿海城镇的差别,也反映出“折中主义和文化多元化”观念在19世纪末期已经成为全球化进程中东西方世界共同的选择。
其他文献
在与晋中窄院民居进行比较的基础上,本文对山西介休张壁古堡独有的场院民居形制进行了系统研究,除揭示出其与晋中窄院的一致之处外,重点说明了其在用地紧张的堡寨式聚落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