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规模化蛋鸡养殖是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促进蛋鸡产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标志和重要推动力量。近年来,我国蛋鸡产业正向专业化和集约化的现代养殖方式快速转型,专业化规模蛋鸡养殖场利用其技术和管理优势,有利于提高蛋鸡养殖管理水平和应对养殖风险的能力,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养殖收入。然而养殖规模并非越大越好,养殖规模过大会造成环境污染和防疫困难加重等影响。面临当前农村劳动力成本增加、资源短缺及环境污染的重重制约,消费者对鸡蛋质量安全也会产生高度敏感。因此,为避免小规模养殖带来鸡蛋价格频繁波动,冲击蛋鸡养殖生产及消费等影响应合理确定蛋鸡养殖适度规模,并在发展养殖规模的基础上提高蛋鸡养殖生产效率,促进经济效益最大化,增加规模蛋鸡养殖户收入水平。本文从效率视角对蛋鸡适度规模进行研究,将效率理论、规模经济理论及规模报酬理论运用到我国蛋鸡养殖适度规模的研究中。本文进行了三部分的相关研究,一是通过我国蛋鸡规模养殖户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分析;二是基于我国蛋鸡7个主产省的农户调研数据,采用DEA-CLAD研究方法,测算蛋鸡养殖不同规模的生产效率,并探索影响农户规模选择的主要因素;三是选择适合当前水平的较合理蛋鸡养殖规模,提出蛋鸡规模化养殖的优化方案。研究发现:从产出导向生产效率角度,我国蛋鸡养殖农户规模效率处于较高水平,其平均技术效率损失较大为0.628,规模效率损失为0.273,蛋鸡规模养殖户技术效率有待提高,0~1999只规模养殖生产效率最高,技术效率达0.976,规模效率达0.974;从投入导向生产效率角度,我国蛋鸡规模养殖技术效率为0.825,规模效率为0.828,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损失差距较小,5000~6000只蛋鸡养殖的生产效率最高,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分别达到0.939和0.929;从不同区域角度,我国蛋鸡生产效率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东部地区生产效率是全国最高的,东部地区的山东省近10年来一直是全国最大的蛋鸡养殖主产区,其次是东北地区,西部地区生产效率最低;不同地区的最优养殖规模也不同。总体而言,蛋鸡生产效率随着规模扩大而呈现折线变化,规模效率受规模的变化的影响较大;户主的教育、养殖经验及标准化养殖等会显著的提高农户的技术效率,年龄的增加、资金的限制对农户的配置效率有负向影响,一定的组织资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蛋鸡养殖农户的规模效率损失。针对研究发现:推进农村地区要素市场的市场化改革有助于提高我国蛋鸡养殖的规模效率。当前,我国蛋鸡规模养殖户生产效率损失的主要原因在于要素配置和技术效率低下造成的,通过推动农村地区的土地市场、劳动力和资本市场等要素市场的改革,以提高蛋鸡养殖农户的规模效率;继续推进蛋鸡养殖规模化发展。政府部门应进一步落实和完善标准化示范场的建设及验收制度,进一步提高我国蛋鸡养殖的标准化水平,同时,建立生产区域相对集中而稳定的新型蛋鸡生产空间结构,从而促进中国蛋鸡生产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