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由战后以来的安平建筑聚落史论述的分析出发,处理:(1)战后台湾如何诠释安平历史,(2)它又是如何地与战后台湾的历史情境相纠葛,(3)这所呈显的又是什么样长期被殖民的现代性历史性格。首先,本文企图指出战后安平历史诠释的几个特点:汉人凝视与历史之眼、面对外来势力时的二元分类与"传统"建构、被简化为现代化的殖民建筑与经济、地方意识与汉人及国族文化建构的再连线,诸如此类。其次,它是个在过去与现在间辩证性互动的历史生产过程,过去h的历史被隐喻化为战后一个国族政权的历史时间,过去人民的历史成为战后台湾政权与国族国家政治的一部分。再则,伴随西欧布尔乔亚革命运作的相关制度,随着西欧东征之船而来到安平,却成为确立殖民帝国或政权统治者位置的制度,成为与族群殖民结合的以汉人为主的商业主义,监督制度亦成为政权的现代性制度。最后,试图指出或许这是后殖民国家的现代性特色,战后(或独立后)国族国家建构的政权与情境,让欧洲现代性都转化为本地历史情境所需的现代性,而安平历史中的现代化及汉人便成为对立面建构及转喻的中介元素,甚至深化到各面向,说明了集体记忆、历史诠释与政权正当性及国家族国家建构的深化与交互作用,历史事实的各个元素,总于所谓"适当时刻"于战后台湾中被串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