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内皮素(ET)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 含量的动态变化临床意义。方法: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男性80例,女性40例,平均年龄(67.2±8.4)岁,均为2005年 1月-2005年8月在我院住院患者,并经头颅CT、磁共振成像(MRI)确诊。根据脑梗死的直径分为3组,大梗死灶组(≥ 4cm)23例,中梗死灶组(1.5-3.9cm)43例,小梗死灶组(<1.5cm=54例。正常对照组60例,均为健康者。脑梗死组患者分别在发病24h以内、2天、14天、28天各采血一次,各组均取晨起空腹肘静脉血2ml,分离上清液置于20℃冰箱保存,待测。测定采用北京北方生物技术研究所、北京原子能技术研究所放射免疫试剂盒,实验操作程序均按产品说明书进行,结果由SN- 248B型全自动γ免疫计数器,并经微机数据处理给出各测定样品的NSE、ET、CGRP含量。结果: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 NSE、ET含量均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而老年脑梗死患者血浆CGRP的含量则显著降低(P<0.05)。在脑梗死发病不同阶段,血浆NSE、ET、CGRP水平不同,发病早期NSE的水平即开始升高,48h升至最高,随着病情发展,逐步呈下降趋势,发病两周左右恢复正常水平;ET的水平发病时明显高于正常,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降低,但至四周时仍显著高于正常(P<0.05);CGRP的水平发病初期相对较高,随着病程的延长而逐渐降低,但始终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不同面积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中NSE、ET的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随着梗死面积的增加,二者的水平逐渐升高;与此不同,不同面积脑梗死患者CGRP的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但CGRP的水平相互间未见明显变化(P>0.05)。结论:NSE、ET和CGRP与老年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NSE的监测为脑梗死的早期诊断提供了可能,而ET、 CGRP水平的变化对脑梗死的早期预防、早期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